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紡織工業中最鮮明的結構特征和最重要的組織形態就是產業集群,集群經濟占據紡織行業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見,做好產業集群工作關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關乎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關乎共同富裕目標的推進。
9月21日上午,2023年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23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在合肥舉行。會上發布了集群建設的重要工作成果,并共同探討了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
本次會議作為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的系列活動,同時也是“2023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共同承辦,世界制造業大會博覽事務局、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共同協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鄧小丁,安徽省政協黨組成員,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英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副會長陳樹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特邀副會長、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安慶市政協主席、市現代紡織服裝產業鏈鏈長章松,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葉梁等領導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謝青主持。
領導致辭
安徽省政協黨組成員,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安徽省將紡織服裝產業納入省重點產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安慶、蕪湖、阜陽、亳州等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新材料運用能力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成為行業發展新亮點。他希望安徽省可以借助本次大會的契機,進一步鏈接資源,與全國各地紡織服裝同仁一起,以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品牌建設、綠色發展為發力點,加快補齊短板、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建設現代化紡織服裝產業體系,推動安徽省紡織服裝產業“科技、時尚、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鄧小丁在致辭時表示,紡織服裝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了我國紡織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的靈活性,是我國紡織業的獨特優勢。
鄧小丁指出,當下,行業應把握行業發展形勢,堅定發展信心。當前,紡織行業仍處于發展機遇期,有較大發展潛力,應加強融合創新,推進紡織產業鏈現代化,要加強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增強產業鏈韌性,這其中產業集群是最主要載體;要加強國內外、東西部產業鏈融合,發揮產業集群靈活快速的生產優勢。要加強上下聯動,加快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建設,希望各地工信部門、產業集群負責人與創意設計園區、智能制造技術供應商加強交流,堅持問題導向,務求實效,為集群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高效服務。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致辭時指出,作為崛起中的經濟強省、科創高地,安徽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新時期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布局的戰略支點、關鍵區域。“無徽不成商”在紡織產業有著新的時代演繹,安徽的發展蘊含著未來錦繡。
集群經濟是紡織產業最鮮明的特征,應對世界百年未有變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時代征程,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作為關鍵著力點,做好產業集群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我們需要在新的框架下,以新的視野審視集群工作。首先,要在新發展格局中審視產業集群建設;第二,要在新技術變革中審視產業集群建設;第三,要在新人文視角中審視產業集群建設。
此外,孫瑞哲還圍繞以集群高質量發展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出三點期望:一是以專業性和創新性為核心,提升集群引領能力;二是以協同性和均衡性為核心,優化集群空間布局;三是以開放性和共生性為核心,暢通集群要素循環。
主旨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以《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 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做大會主旨報告。
夏令敏指出,產業集聚是紡織產業的突出特征,產業集群是產業高效協同的空間組織形式。二十多年來,紡織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紡織產業規模的擴張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夏令敏從行業運行態勢、行業數字化轉型成效、存在問題以及未來的主要任務等方面展開闡述。他指出2023年以來紡織行業在恢復中前行、在壓力下企穩。行業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內需市場發揮了核心支撐作用,但出口形勢相對較為復雜,經營壓力有所增加,產業集群中小企業處境艱難。
夏令敏指出,當前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行業數字化總體水平快速提升,多項關鍵指標高于全國制造業的平均水平。數字技術應用覆蓋面不斷擴大;數字化生產裝備配置水平和工業網絡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工業軟件應用普及率穩步提升,薄弱環節快速補強;企業上云用云步伐加快,大中小型企業協同融通發展生態正在形成;智能化發展提速,智能車間建設進展較快。各細分領域的重點企業加速數轉智改,引領行業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日益成熟,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紡織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各級政府需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公共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比如進一步提升集群地區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數字化創新發展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集群共建合作機制,合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推動財稅政策優化調整,切實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壓力。除此之外,行業協會需進一步發揮專業服務能力,做好企業和政府間的橋梁,進一步發揮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作用,提高數字化轉型服務水平;推動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試點示范工程;鼓勵和引導低成本、輕量化、平臺型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推動構建能夠對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有效支撐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主題演講
會上,京東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專家宛振楠作《產業互聯,助推產業升級與協同發展》主題演講。他表示,產業園區是集群最直接的服務形式。京東科技是一家提供技術服務的輸出平臺,其打造的產業園區智能化方案、低碳智慧園區方案,可實現園區技術設施數字化,以及可再生能源減碳目標。對于集群內的企業來講,京東科技可以提供建立體庫、AGV協同管理,來達到工廠內倉儲自動化;通過京東自營平臺的產銷協同,打造柔性生產線;對工廠產能進行數字化管理,構建超級虛擬工廠。通過上述不同的方案,達到產業互聯,可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率。
環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若發在會上以《做深數字化創新平臺 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為題,介紹了環思智慧的業務領域及對集群發展的推動作用。他介紹稱,環思ERP、MES、APS等產品覆蓋了紡、織、染整、服裝、貿易、產業用等所有環節,是國內少有的可提供全紡織產業鏈信息一體化的軟件企業。他還分享了蘭溪織造產業大腦及丹東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兩大案例。在蘭溪,環思成功打造織造(棉紡織)產業大腦平臺,實現傳統織造企業向智能制造企業的模式進行轉變,提供數字化產品及業務運營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在丹東,環思根據其多年的服裝領域IT架構,結合交易、生產管理等場景等為華洋量身定制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當地小散服裝加工制造企業,形成聯合體,打造全鏈數字化運營平臺,超越傳統的計劃性生產,升級為柔性生產、敏捷制造、協同制造。
致景科技副總裁管瑞峰作題為《數智化助力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分享。他從當前紡織行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切入,主要介紹了致景科技以數智化為新基建提升紡織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通過平臺鏈接上下游中小企業,升級全產業鏈的模式。管瑞峰全面解析了致景科技的飛梭智紡系統,其表示飛梭智紡系統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紡織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平臺,提升了織造產業的整體效率,為大中型織造廠提供了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未來致景紡織也將攜手行業、企業、產業集群共建紡織產業數字化生態。
蘇州飛榴科技有限公司CPO劉珂就《AI賦能 以智提效 鞋服產業數智化改造解決方案》主題進行了分享。飛榴科技是構建鞋服產供銷一體化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提供涵蓋鞋服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智慧營銷等全產業鏈數智化解決方案。公司自主研發,擁有軟著和專利50多項。其中,SewSmart智慧生產協同系統,多場景賦能服裝工廠數智化改造。搭建員工技能矩陣,助推服裝企業培養全能工,有效實現服裝制造企業降本增效;衣覽SCM,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雙向驅動供應鏈改造;黑袋子平臺,鏈通產供銷,構建S2B2C服裝產業互聯網平臺。
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振祥以《錨定智改數轉賦能轉型升級,全力推動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為題,介紹了濱州紡織產業集群的基本情況,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規模優勢明顯、龍頭企業實力強勁、科技創新動力充沛、品牌特色亮點紛呈。關于濱州集群數改智轉的工作其指出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抓手:堅持政策引導、樹立標桿示范、強化項目儲備、優化協同發展。
在專題對話環節,安徽華茂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倪俊龍,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麗,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艷紅,大楊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智勇,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研創中心主任魏書濤等嘉賓就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發展等話題進行分享。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海燕主持了該環節。
經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討論通過、中國紡聯會長辦公會批準,決定授予河北省肅寧縣萬里鎮“中國針織服裝名鎮”稱號;授予河南省項城市“中國醫護服裝產業名城”稱號;授予河南省固始縣“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稱號;授予安徽省宿松縣“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稱號;授予安徽省望江縣長嶺鎮“中國服裝棉紡織織造名鎮”稱號;授予四川省渠縣“中國戶外紡織服裝名城”稱號;授予山東省冠縣“中國棉紡織名城”稱號;授予安徽省利辛縣“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稱號。會上對這些集群地進行了授牌。
作為紡織產業集聚化發展的直接成果,是當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地區,成為紡織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載體。會上,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海燕宣讀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文件《關于公布中國紡織行業年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及超百億產業集群地區名單的通知》。
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了集群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工信部中小企業局開展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工作中,中國紡聯積極推薦紡織行業的優秀平臺。會上宣布了2021年、2022年入選“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8家平臺。
中國紡聯一直積極推進紡織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行業內開展“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認定工作,并在此基礎上擇優、選強,推薦優秀平臺企業申報工信部 “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在2022年開展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工作中,共有10家單位被中國紡聯認定為“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為共同深化集群地區服務,會上,中國紡聯還與各平臺企業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助力集群地區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聯產業集群試點工作開展20年以來,形成了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的集群隊伍,推動了區域經濟生機勃勃的發展,會上還通過播放短片的形式回顧了產業集群建設的20年歷程。
在大會前夕的“望江之夜——紡織產業集群地區交流會”上,望江縣還向參會代表進行了推介,提出了“做服裝、到望江”的口號。
望江縣委常委、副縣長唐瑜介紹稱:近年來,望江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質量持續提升。全縣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014家,童裝生產加工小微企業3000多家。2022年,全行業產值超過150億元,電商銷售額超過80億元,市場份額約占拼多多平臺童裝目類的20%以上。依據望江縣紡織服裝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當前發展趨勢,到2025年全行業可實現產值400億元。
2009年以來,望江縣咬定紡織服裝首位產業不放松,集中全縣要素資源全力支持產業做大規模、提升質量、擴大影響。未來,望江縣還將努力建設成“千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和“長江中下游紡織服裝第一縣”的目標,并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主攻發力:一是加強規劃引領;二是突破瓶頸制約;三是做大平臺規模;四是堅持招大引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