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新清單引起了印染行業的廣泛重視,這就是《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該《清單》已于今年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確了包括壬基酚、五氯苯酚、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在內的14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將對我國印染行業綠色發展產生系列影響。
第一步擺正心態,加緊趕上全球進程
種種管控措施的頒布,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印染行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仍面臨著較大挑戰。
對此,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顧問王建平表示:“對新污染物的限制使用體現了世界各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應單純將其視為綠色貿易壁壘或專門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更可取的做法就是擺正心態,抓緊研發替代技術,盡快趕上世界的發展潮流。”
以此次新規定的污染物壬基酚為例,此前,國內外都已有相關標準將壬基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起作為環境激素納入管控范圍,因此雖然《清單》生效后會對印染行業帶來顯而易見的沖擊,但不會造成無法逾越的困難,因為可替代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并不鮮見。
“印染行業需盡快建立清潔高效的綠色制造體系,以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等原則分類創建綠色工廠,強化源頭防控和工藝改進,推動水、氣、固體污染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強調說。
治污減排,技術突破擊穿壁壘
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波針對印染廢水達標問題,提出了廢水生物處理增效強化方法。印染廢水處理的痛點與難點在于,其中有大量難降解的有機物,成分復雜,且有一定生物毒性。通常廢水處理技術包括“物化+生化”常規處理、高級氧化技術和膜分離技術等,但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效率低、轉化不達標等問題。
對此楊波提出多種解決辦法:可通過提高微生物量濃度,直接提高系統關鍵酶濃度,提高反應效率;通過厭氧系統增加微生物量,實現污染物的能源化;也可利用生物質炭材料的導電性,強化胞外電子轉移速率;使變價金屬成為“生物催化劑”,提高電子傳遞效率,改變電子轉移途徑,促進印染廢水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廣州弘禹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也給出了關于印染“臭氣”的創新治理辦法。在印染生產過程中,一些工序會排放一定量的廢氣,這種廢氣就是業內常說的“臭氣”。當下,紡織印染臭氣是需要認真面對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廢氣治理的嚴重性超過了廢水治理。
公司經理楊愛民介紹了臭氣生成的原因,一是織物上化學品在高溫下的揮發,二是部分化學品在高溫或反應過程中分解產生臭氣;此外在高溫條件下,纖維絨絮混合在廢氣中排放,也是臭氣的組成成分。
近十年來,許多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對印染臭氣開展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各種治理技術。但總體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導致該情況的原因有:印染廢氣的復雜性、多變性;治理技術與印染生產結合度不夠;處理成本過高,難于常規使用;且多數局限于實驗室階段,開展工業化的研究較少。
弘禹生態科技對此進行了長期研究提出了多種處理組合方案。楊愛民以常規織物的定形過程為例,常規織物在定形過程中通常會進行某些功能性處理,加入各種助劑,部分助劑會發生揮發、分解,導致廢氣中的有機物濃度較高,同時廢氣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針對這一情況,第一步就是實現余熱回收和利用,以減少廢氣中有機物濃度;經過余熱回收后的廢氣溫度應該控制在90℃到100℃之間,防止水份回滴。第二步要運用兩個或多個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組合處理。”楊愛民說。此外在確定技術方案后,還要注意相關的技術參數,如水噴淋中噴頭的大小、噴水的方向和速度等等都會影響處理效果。
“雙碳”目標,摸清“家底”責任前行
雙管齊下,在印染企業治理廢水、廢氣的同時,履行“雙碳”目標也迫在眉睫,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已有140余個品牌承諾實施科學碳目標(SBTi),這些服裝品牌會逐漸對上游做強制性要求,并淘汰一些不能滿足其要求的供應商。
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總稱,互太(番禹)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體系管理辦公室主任馬建華表示:“印染企業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生產中燃燒的化石燃料;使用的碳酸鹽、碳酸氫鹽等含碳酸根化學品所釋放出CO2;廢水廢氣處理過程中釋放的CO2、CH4;購入電力、熱力蘊含的CO2排放;以及生產中逸出的溫室氣體。針對‘雙碳’目標,印染企業首先要抱著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態度來面對當下形勢,開展碳盤查、碳核算,摸清自己的‘家底’。”
從而進一步提升行業低碳技術的創新水平,持續改進生產工藝操作,通過調整工藝參數、篩選染料助劑、優化工藝流程等方法,降低生產工藝的能源消耗。
針對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減碳的問題,石獅市瑞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專注于滌棉織物的減碳短工藝,公司總經理夏繼平表示,隨著分散染料堿性浴染色的發展,滌棉混紡織物用分散/活性染料的一步法染色可縮短染色工序,降低水、電、汽消耗,并免除保險粉的還原清洗過程,符合國家“雙碳”指標要求,因而逐漸受到業內青睞。
但滌棉分散活性一浴染色還存在一些操作難點,一是要解決活性染料的高溫水解問題,保障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二是分散染料的耐鹽性問題,保證染液分散穩定性,避免染料凝聚在織物表面形成色斑;三是分散染料的耐堿性問題,強堿性染浴會導致色光的改變和對滌綸上染能力的下降。
瑞鷹科技針對上述問題,創新研發出了滌棉分散活性一浴染色短工藝,采用RYH型耐高溫活性染料,可以按常規活性染色方式使用,也可以在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與分散染料高溫一浴染色;同時配合固得清RY-279、滌棉一浴免還原皂洗劑RY-215A兩種配套助劑,使面料染色深度與傳統工藝一致,且濕摩擦色牢度好于常規染色。
該工藝響應國家“雙碳”發展目標,相比傳統染色工藝可省水12道,省時約6小時,為染廠縮短工藝、節省時間,降低污水的排放量、節約能源消耗、節省生產成本。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資源環境約束問題的根本之策,也是印染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廣大印染企業正在通過技術創新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前進方向,奮力譜寫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讓綠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最鮮明、最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