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柯橋離遼寧丹東有多遠?在百度地圖中搜索的答案是1900多公里,開車大約需要22個小時。
柯橋離丹東又有多近?在日前舉行的“絲路柯橋·布滿全球”走進丹東經緯對接會現場,兩地被拉近到面對面、零距離。
從絲路水鄉到紅色邊城,從面料印染到服裝加工,這場對接會就像是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產業鏈上下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南北之間的產業協作之路也越走越寬廣。
零距離對接不虛此行
在本次對接會現場,浙江中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紹興鑫綾隆紡織品有限公司、紹興市楊世紡織品有限公司等近30家紹興知名企業,與丹東華洋紡織有限公司、丹東新飛制衣有限公司、丹東昆季服裝有限公司等近100家丹東服裝品牌、服裝加工廠及設計師、面料批發商進行現場精準對接,加速南北兩大產業集群互動合作,進一步暢通國內紡織市場大循環。
“我們之前沒有直接對接過丹東服裝品牌,這是我們進入這個市場的第一步。丹東服裝企業與我們的現場互動十分積極,后續我們會保持聯系,進一步促成訂單合作。”紹興市嘉利隆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杰鑫對開拓丹東市場充滿信心。
作為遼寧省“十強服裝企業”之一,華洋紡織在此次對接會上主要采購針織、梭織、毛衫面料三大類產品。該公司總經理于文福表示,公司一直與柯橋合作密切,光是針織部門就有近70%的供應商是柯橋企業。“因為長期有固定合作客戶,我們平時很少參與對接會,這次是看中柯橋市場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現場不同部門的業務經理正在與柯橋企業積極對接。”
同樣的一幕也在上海與河北紡企之間上演。
東方國際集團與石家莊市紡織企業貿易對接會近日在上海舉辦,為兩地行業精準對接、優勢互補開啟了新篇章。“我們帶了三大箱樣品過來。這樣點對點對接的展會我們是首次參加,既收獲了訂單又了解了市場需求動態,收獲滿滿。”萬隆集團董事長李淑萍說。像她一樣感到不虛此行的,還有來自石家莊的16家紡織服裝企業。
與此同時,更多的交流合作正在各地積極展開。日前,江蘇省蘇州市企業考察團赴河南鄭州市考察并進行項目簽約;河南省周口市工商聯合會前往浙江杭州開展浙江紡織項目考察;湖北省襄陽市經信局帶隊赴浙江紹興市學習紡織產業發展經驗,并開展招商活動……
產業優勢互補攜手共贏
南北產業忙對接的背后是優勢互補,合作可以獲得共贏。
《中國紡織報》記者觀察發現,與紹興類似的南方紡織產業集群地普遍具有產業鏈完善、市場化程度較高、外向型經濟特征突出等特點。與丹東類似的北方紡織集群地區則通常具備企業基礎雄厚、勞動力充足等特征。這種特征的差異與互補,恰恰給雙方優勢互補、攜手共贏提供了廣闊空間。
2022年,依托“產業+市場”獨特優勢快速發展的柯橋紡織業產值達1200億元。這里孕育出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銷售網絡遍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紡織上游的PTA、聚酯、紡絲,以及中游的織造、染整頭部企業眾多;相比之下,處在產業鏈下游的服裝企業較少,規模也較小。
丹東市近年來以重振輕工業名城雄風為目標,正在加快服裝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從單一來料加工、貼牌生產,向既與知名品牌企業合作,又主動打造自主品牌轉變,整個產業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
“丹東之行是我們今年‘絲路柯橋·布滿全球’行動的重要一站,柯橋與丹東南北兩大集群的產業優勢互補,協作升級需求迫切。兩地企業間進一步加強合作,有助于持續推動現代化‘國際紡都、杭紹星城’建設。”中國輕紡城建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東方國際集團與石家莊市紡織企業貿易對接會上,東方國際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上海和石家莊在紡織產業方面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和協作性。以東方國際集團為代表的上海紡織企業正在實施戰略轉型綜合改革,以國際貿易和供應鏈管理為主業,年進出口額達70億美元以上。石家莊紡織企業則以實體制造業為強項,尤其是面料服裝產能充沛,具備良好的協作條件。
在湖北潛江,廣東忠華集團在潛江投資的中倫云尚智城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總規劃面積為55萬平方米,一期約10萬平方米已建成封頂。項目建成后,可實現“拎包入駐”。
這吸引了更多的珠江紡織服裝項目北上。潛江市近日在廣州舉行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對接會,成功簽約服裝產業項目64個,協議引資121.6億元。
“我曾到潛江實地考察,紡織服裝產業是潛江的傳統優勢產業,基本形成了棉花加工、紡紗、織布、設計的完整產業鏈,但在原輔料加工板塊較為欠缺,所以公司決定在潛江投資發展。”廣州市欣源服裝輔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屠俊說。
推進“1+1>2”的深層合作
除了在經貿項目方面互補共贏,南北紡織產業集群地的合作還遠不止于此。
在東方國際集團與石家莊市紡織企業貿易對接會上,石家莊市紡織行業協會與上海市紡織工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服務企業,搭建兩地紡織行業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奠定了基礎。
對此,東方國際工會主席黃勤表示:“此次對接會為推動兩地工貿深度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將進一步發揮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通過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進一步增強抗風險能力,助推兩地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后我們將加深溝通,共同策劃組織更多合作項目,推動雙方國際貿易和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
在“絲路柯橋·布滿全球”走進丹東經緯對接會現場,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與丹東市紡織服裝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秉承共同發展的宗旨,加強紡織集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輕紡城西市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和遼東學院服裝與紡織學院簽署校企全面合作協議,將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依托,為培養更多高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活動雙贏局面不僅體現在企業之間,還體現在集群、院校之間以開放促協同,以創新提質量,以時尚求躍變,以綠色增潛力,致力于迸發出1+1>2的協作效應。”中國輕紡城建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南北地區經濟的優勢互補和產業協同有望進一步深化。行業組織也在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協作互聯。
早在去年7月,《中國紡織產業集群協作互聯工作倡議》就已發布,倡議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要堅持戰略化協同,創建產業發展共享平臺,加強協作溝通交流,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持續推動區域經濟蓬勃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表示,中國紡聯在推進行業工作中,始終堅持“全國一盤棋”,努力推動產業發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形成紡織服裝產業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依托南部地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培育發展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引導北部地區根據資源稟賦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