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三臺縣堅定不移走基于農業優勢和人口紅利的工業強縣之路,成功創建四川省唯一的“四川省功能職業裝(工裝)基地”,專用服裝、健康食品產業園被授牌為市級特色(專業)園區,成為綿陽市唯一擁有兩個市級特色(專業)園區的縣(市、區),打造紡織鞋服產業“宜產宜業”新高地經驗入選“省政府2022年下半年綜合督查發現19項典型經驗做法”,為四川省三個、全市唯一入選的縣。
三臺縣委書記吳明禹提出,要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特色工業,全力打造紡織、印染、服裝、倉儲、配送等鞋服紡織全產業鏈,就是鮮明縣委縣政府持續推進鞋服紡織產業發展的決心和工作導向。
吳明禹在接受《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時說,鞋服紡織產業是三臺工業發展“2+1”主導產業,被確定為重點打造的三個百億級產業之首。談及此次承辦2023年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工作會,他認為抓園區就是抓發展,抓園區就是抓未來。“今后,三臺要加快推進紡織鞋服園區建設,依托專用服裝市級特色(專業)園區,構建全產業鏈條,推動紡織服裝產業上檔升級,持續向‘專精特優’方向邁進,不斷壯大園區規模,提升園區集聚效應,以園區高質量發展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TAweekly:目前三臺縣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發展情況和規模如何?
吳明禹:三臺縣是四川省典型丘區農業大縣、綿陽市唯一百萬人口大縣,經濟總量穩居全省農產品主產區縣首位,是全省兩個、全市唯一連續四年蟬聯“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的縣,全省三個、全市唯一的“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全省五個、全市唯一入選“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的縣,也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市”“賽迪西部百強縣”。
近年來,我們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其在吸納就業、增加收入、產值貢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紡紗、織布、染整、制衣、制鞋、家紡等較為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目前,我縣專用服裝產業園已被授牌為市級特色(專業)園區,入選首批四川省“5+1”重點特色園區,成功創建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功能職業裝(工裝)基地”,并成為全省三個、全市唯一的“四川省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特別是在去年,我縣打造紡織鞋服產業“宜產宜業”新高地經驗入選了“省政府2022年下半年綜合督查發現19項典型經驗做法”,成為全省三個、全市唯一入選的縣。
目前,我縣擁有紡織鞋服類企業50余戶,年產運動鞋2100萬雙、服裝750萬件(套)、紡紗3500噸、織布5600萬米、印染2億米,年產值60余億元,明年產值有望突破100億元。可以說,三臺已成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一片熱土。
TAweekly:三臺縣對紡織服裝產業的定位是什么?有著怎樣的產業規劃和布局?
吳明禹:近年來,我們立足農業本底優勢、百萬人口紅利,堅定不移走基于農業優勢和人口紅利的工業強縣之路,全力打造紡織鞋服百億級產業集群。堅持以印染和面料加工為基礎,以職業裝和運動鞋服為重點,帶動發展棉紡、混紡和化纖織造產業,著力打造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園區。
在此過程中,我們科學編制《三臺縣紡織鞋服產業發展規劃》,將縣城周邊基本連片的12.5平方公里作為紡織鞋服產業發展區域,依托佳聯佳禧、鴻星爾克、翰彬霖、宜樂紡織等龍頭企業,發展工裝、職業裝、制鞋等產品,不斷完善紡織、印染、鞋服、倉儲、配送等全產業鏈條。
TAweekly:三臺縣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有哪些優勢?
吳明禹:一是交通區位優越。三臺距成都市區107公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綿產業帶重要節點城市,綿遂、成巴、綿西、遂德4條高速貫穿全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69公里、居全市第一,另有G5擴容高速、綿遂內鐵路在建,成金三鐵路、三臺通用機場和茂三、南三、三犍高速已納入相關規劃,綿陽南郊機場將南遷三臺,已全面融入成都一小時、重慶兩小時、西安三小時經濟圈,“2座機場、2條鐵路、8條高速”的立體交通格局正加速形成。
二是人力資源豐富。三臺是四川省第三人口大縣,現有勞動力達75萬余人,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達36萬余人,擁有成熟產業工人12萬余人,在職科技人員2.3萬余人。擁有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三臺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達7500余人,通過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每年可輸送2500余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三是產業鏈條完整。規劃12.5平方公里作為紡織、印染、服裝發展區域,搶抓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先機,開展全鏈條精準化招商,集聚紡織鞋服類企業5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紡織鞋服企業16戶。建立佳聯佳禧印染及工裝面料產業園、鴻星爾克西部鞋服制造基地、翰彬霖運動裝備制造基地、安吉納體育智能產業園,形成了紡紗、織布、染整、制衣、制鞋、家紡等比較完整的紡織鞋服產業鏈。
四是行業技術領先。縣內紡織服裝企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3個、工程技術中心1個、高新技術企業16家、中國馳名商標1個、四川省著名商標2個,獲得紡織服裝專利73項,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7項。龍頭企業佳聯佳禧公司是全國唯一主導產品為“軍用防紅外迷彩隱身面料”的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鴻星爾克公司擁有鞋服相關發明專利近300項,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中東、南北美洲、非洲等地區,先后榮獲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福布斯》亞洲200佳等稱號。
TAweekly:三臺紡織產業的整體智能化水平如何?
吳明禹: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創新引領工程,紡織服裝企業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改造升級,研究開發出一大批新工藝、新產品,全方位提高核心競爭力。比如在印染方面,佳聯佳禧印染是全國印染行業10強企業,擁有8條數字生產線,其工序數控化、管控集成、數字化研發設計、智能制造方面處于全國行業領先水平。又比如鴻星爾克與SAP、IBM等公司合作,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運用,打造數字化核心競爭力,公司新式智能縫紉機能通過微電腦智能處理,實現了生產調控和品質監測,有效提高了生產效能。翰彬霖鞋業有限公司引進柔性視覺引導機器人冷粘自動成型線,可快速實現新鞋高精度三維建模和涂膠軌跡自動提取。
TAweekly:目前三臺縣紡織產業發展的瓶頸是什么,政府有哪些支持措施?
吳明禹:一是產業鏈有待進一步提升。從全國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看,都形成了集原料、輔料、研發、設計、紡織、印染、成品、推廣(品牌建設)、物流、批發、零售、出口等環節于一體的全過程產業鏈。我縣僅有紡紗、織布、印染、鞋服生產,且各環節、各企業雖有聯系,但是配合不是很密切,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大多數都是同外地企業合作,沒有實現集群化發展的效益和目標。
二是產業層次不高。部分企業設備及技術落后,大部分企業還沒有采用先進的紡織設備,其產品屬于中低端產品且人力要素成本高。產品單一,主要為運動服、工裝,市場占比較大的時裝、休閑裝、正裝、內衣等三臺基本沒有生產。同時,品牌推廣滯后,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較少,主要為大品牌代加工,效益不高、利潤微薄。
為了推動紡織鞋服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出臺了系列支持措施,一是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出臺重點工業企業梯次培優行動計劃和大企業大集團“領航計劃”,重點支持將佳聯佳禧、鴻星爾克、安吉納體育等龍頭企業培育成為“鎮園之寶”,以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同類企業發展壯大。二是對新引進的紡織鞋服項目,特別是具有帶動示范性的鏈主項目,在用地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三是研究出臺《三臺縣推動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四條硬措施》,拿出真金白銀,從企業新增投資、技改創新、升規入統、提檔晉位、稅收貢獻等方面給予支持。
TAweekly:三臺縣的土地和用工是否充足,印染的承載力多大?目前在招商方面有哪些政策優勢?
吳明禹:三臺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命名的四川38個省級開發區之一,規劃有12.5平方公里作為紡織、印染、服裝發展區域,承載空間充足。
佳聯佳禧印染已達到年印染2億米能力,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我們將優先支持佳聯佳禧在現有產能基礎上,以先進技術和設備為支撐,適當增加少批量、多品種的小缸印染裝備,擴大針織印染和家紡面料印染產能,為紡織品、針織服裝及家紡面料的發展提供印染加工配套。與周邊地區印染企業合作,為三臺服裝企業配套加工印染面料,適時引進達標針織印染加工企業。持續支持綿陽佳利德紡織進行生態紡織化學品和高效染料助劑的研發,提高染料助劑的環保性。
入駐三臺企業可同等享受綿陽科技城、中關村先行先試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疊加政策。另外,我縣還設立了2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專項扶持優質項目、優質企業,對企業上市、人才引進、員工培訓等方面提供專項支持,對帶動能力強、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的大企業大項目,還可以按照“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合作方案及支持政策。
TAweekly:未來,三臺縣對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有哪些設想?
吳明禹: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招商擴增量,終端帶上游,協同促發展”的思路,提高招商引資質效,緊盯廣東、浙江、福建等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加強與成都、重慶、西安等周邊重點城市的聯系和合作,大力引進職業裝、運動鞋服產業,帶動化纖和紡織,升級印染,力爭將三臺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中國西部職業裝制造中心、中國西部運動鞋服生產基地和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