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并明確了一系列重點政策方向。這為紡織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紡織行業將得到哪些支撐?又將向何處發力?
減負政策提信心
報告提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
全國人大代表、迪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立華表示,拼發展、拼經濟,歸根結底拼的是人心,是信心。報告中提到“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這些政策的托舉將為紡織企業的發展發揮極大的穩定作用。
“像對貸款給予優惠政策,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稅費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以及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將促使紡織企業有更足信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生產建設和創新創業中去,心無旁騖搞發展。”朱立華說。
朱立華舉例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山東濟南近期推出了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人才支持政策。在人才激勵方面,實施人才個稅獎勵,對人才個稅超過15%的部分給予全額獎勵,這較以往有了一定的創新突破,為企業發展帶來人才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表示,稅費措施對促進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將是有利支撐。
在今年兩會前的走訪調研中,姚建萍發現當前傳統手工藝產業規模較弱,經營形態仍以個體工商戶或者小作坊式業態為主,同時品牌意識不強,很難形成真正的企業化發展,規模小、資金不足等因素成為制約傳統手工藝產業崛起的重要因素。
“傳統手工藝品不僅是商品,更具備文化屬性,其成本中占最主要份額的人工成本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抵扣,大大加重了傳統手工藝企業的稅賦負擔,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在市場交易環節,13%的增值稅率也讓一些傳統手工藝企業利潤微薄難以擴大規模。”姚建萍說。
對于在稅費政策上給予傳統手工藝產業扶持方面,姚建萍此次參會帶來建議:傳統手工藝產業可以簡易計算方式納稅,在全國手工藝產業繁榮和領先的地區建立稅改試點。比如在江蘇地區率先推動蘇州傳統手工藝行業按照簡易計稅方法,即3%的征收稅率計算應納稅,然后逐步向全國推廣。
產業升級補短板
報告提出,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德州恒豐集團高技能教練王曉菲談到,“報告中提到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她表示,這為落實紡織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政策性引領。
“以產業集群為切入點,推動紡織業改造升級,是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的關鍵。”王曉菲舉例道,紡織作為德州市陵城區的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通過不斷轉型升級,憑借品牌、技術、創新等優勢,形成了具有較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構建出“德州紡織看陵城”的產業形象。“位于陵城的德州恒豐集團這些年立足于打造紡織全產業鏈建設,投資6億元對落后產能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設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助推了德州新型紡織產業升級。”王曉菲說。
如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攻關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卡脖子”技術,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關注和思考的課題。施衛東通過調研發現,在積極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的過程中,從行業整體來看,不少企業缺戰略、缺思維和缺人才的“三缺”問題依然存在,亟待解決。企業管理決策層要擁有數字化戰略眼光、戰略思維、戰略規劃,主動求轉求變。
“報告提到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施衛東表示,企業可以孵化和引進第三方服務,為“想轉不會轉”企業根據自身營運的內外具體實際形成一張有效的企業推進表、建設表,來實現企業數據賦能運營。此外,第三方還可幫助企業構建專業技術強、學科交叉和有轉型經驗的、結構化的“專兼”結合的人才隊伍。
對于“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朱立華希望打通供應鏈從面輔料、工廠、供應商到市場各環節,做好強鏈、補鏈、延鏈,進而培育出一批國內服裝行業頭部企業。朱立華舉例說,迪尚集團有限公司從事傳統服裝產業,從最初的來料來樣加工到如今為全球“量體裁衣”,靠的正是不斷改造升級,通過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等技術結合。“迪尚集團近年的發展,幾年一個新臺階,改造升級是極大的動力。”
積極創新再加力
報告提出,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阿爾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麗霞談道:“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這一點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阿爾本嘗到了甜頭。”
她介紹,阿爾本通過大膽嘗試,自主研發出了服裝企業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統,從一家加工企業發展成為一家集品牌設計、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銷售為一體具有ODM能力的綜合型服裝企業,由此,阿爾本被當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吳麗霞還提到,報告指出了政府在企業科技創新過程中的組織作用,這對企業研發非常有利。她介紹,在科技研發上,阿爾本所處的商水縣投入可謂是“大手筆”。為促進產學研深入融合,讓研發成果、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商水縣實現了全縣百余家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至今已投入研發費用上億元。目前,商水依托阿爾本等企業,著力打造國際品牌數字化服裝供應鏈基地,加快培育嬰幼兒環保服裝、天絲混紡高檔時裝面料等項目。
對于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訓美表示贊同。她表示,創新驅動和需求牽引是全球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兩大重要動力,也是發達國家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充分發展并占領全球高端市場的重要經驗。
梁訓美表示,我國紡織行業近年來在閃蒸法非織造布等方面打破了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實現了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然而,這種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的研發周期長、投入大,行業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難以承擔長期的高投入研發項目。
梁訓美建議,可將先進技術紡織品納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領域總體布局,推動成立國家先進技術紡織品創新中心,引導創新要素集聚。此外,產業用紡織品在大量領域的推廣應用,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需要應用部門的深度參與。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協調下,建立紡織、醫療器械及醫藥相關協會和重點企業參與的跨行業合作機制,支持國產閃蒸法非織造布在醫用防護、醫療包裝等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