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外部形勢的重重困難,寧紡集團堅持‘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發展總方針,抓市場、強管理、促創新,生產經營實現逆勢突破,企業展現出較強的抗擊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河北寧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寧紡集團”)總經理徐建林近日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紡織報》記者:2022年,寧紡集團在困難形勢下取得了穩健的發展。請您談談主要采取了哪些舉措?
徐建林: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反復沖擊,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市場也很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外拓市場、內強管理,一方面,積極走出去,對接高端客戶,開發了半精梳緊密賽絡紡、高強力人民幣幣版用紗、48支超強捻紗、金屬導電絲、石墨烯面料坯布、醫護面料等產業用布新品種,承接了援助古巴校服工服面料等國際援助項目,保證了滿負荷生產;另一方面,深入推行以精益管理、“阿米巴經營”模式為主體的管理提升活動,累計取得改善成果3000多項,極大地促進了提質提效和成本節約。
我們高度重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2022年,完成了高速噴氣織機項目和軋染線升級改造等工程,引進了自動模板機等智能化服裝設備。同時,積極研發新品,一款防水整理21條燈芯絨面料獲“中國印染行業優秀面料”一等獎;加快工藝攻關,攻克了士林灰色熨燙變色問題、士林黃棕色邊中、前后色差等技術難題。全年獲國家專利45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項技術成果獲中國商業聯合會技術進步二等獎。企業還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認定。
通過努力,集團全年實現產值同比增長11%,利稅穩中有升,特別是上繳稅金實現大幅增長,連續第4次躋身中國印染行業30強,再次榮登河北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榜單,入列省優秀民營企業榜單。
《中國紡織報》記者:您對今年企業的發展形勢怎么看?有哪些預期?
徐建林: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寧紡集團創業50周年。今年企業面對的困難仍然會很多,壓力仍然很大。一是外部環境動蕩不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行業發展造成影響。二是產業、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國際訂單減少,市場競爭激烈。三是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消費信心不足,市場仍然低迷。突出表現就是年初訂單面臨不足,接單價格也不理想,有的單子零利潤甚至負利潤。但我們相信,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加速實施,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企業發展面臨諸多機遇。例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都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寧紡集團有著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有著50年的發展經驗和堅實的物質基礎,有著“講人品、出精品”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市場口碑。我們確定了新的發展目標,爭取銷售收入、利稅等主要指標在去年基礎上再增長10%以上。我們對搞好今年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是有信心、有把握的。
《中國紡織報》記者:針對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企業需在哪些方面尋求提升、破解難題?
徐建林:紡織行業的發展定位是“科技、時尚、綠色”,從企業當前情況來看,面臨智能化、信息化步伐加快的挑戰,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做好這些工作,亟須高端人才的支撐。為此,我們將在數智提升、人才建設、新品研發、科技創新、管理提檔等多方面不斷尋求突破。
《中國紡織報》記者:下一步企業打算重點在哪些方面發力?
徐建林:一是轉型升級。2023年,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和項目建設,新上一批紡織印染服裝自動化、智能化裝備;完成泥坑酒業智能化白酒釀造生產線建設項目等,加速實施補鏈強鏈工程,加快數智改造,加速向產業中高端邁進。
二是加快人才建設。要堅持“使用是最大的培養”和“想干事的給機會、能干事的給崗位、干成事的給地位”的用人理念,強化“一人一策”,以“千金買馬骨”的誠心,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事業留人,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同時,不斷發現和積極培養新人,打造人才聚集地。
三是強化科技引領,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要充分利用河北省應急防護面料產業研究院、省企業技術中心等5個產業技術平臺,瞄準行業先進水平和消費趨勢,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快關鍵技術攻關,開發更多符合市場潮流、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產品,爭創國家、行業和省級科學技術大獎。
四是進一步強化管理,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力。要堅持“阿米巴”經營模式、精益管理“雙輪”驅動,深入推進精益管理擴面提升、“數字阿米巴”經營管理工程,進一步凝聚全員智慧,激活組織,造物育人,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釋放經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