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春雷乍動,萬物復蘇。柯橋區紡織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近日在馬鞍街道舉行,全區紡織印染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紡織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奏響柯橋紡織印染勇立潮頭、開拓進取、勇闖新路的隆隆戰鼓。
紡織產業常被視為傳統產業,但它更是民生產業、時尚產業和幸福產業。柯橋,作為全球紡織產業的標桿和全國最大的綠色印染基地,近年來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化、高端化、時尚化、數字化”的發展路徑,“產業+市場+科創”三大優勢持續放大,讓傳統的紡織產業持續煥發生命活力,發展成為了朝陽產業。
產業閉環:從“單兵作戰”到“全鏈共生”
柯橋的紡織產業歷史源遠流長,地位舉足輕重。早在隋唐時期,“越羅”就名揚天下,至明清兩代,更有“日出華舍萬丈綢”的盛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產源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柯橋紡織人敢闖敢試,推動柯橋紡織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柯橋因此被稱為是一座“托在布上的城市”。
快速發展也帶來成長的煩惱,“鋪天蓋地”粗放式的“單兵作戰”逐漸成為紡織印染可持續發展的“掣肘”。2010年,柯橋開始一場壯士斷腕的產業革命,把分散在全區的212家印染企業整合至馬鞍街道,建成規劃總面積3.39平方公里的藍印時尚小鎮。
搬遷不是簡單的集聚,而是一次系統的產業升級。柯橋紡織印染企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借著搬遷集聚之際,積極推動數字化改造、引入綠色技術,實現從“低散亂”向“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華麗蛻變,以柯橋為核心的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同時,馬鞍街道作為屬地鎮街,充分發揮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作用,切實強化各類要素保障,全面提檔完善生產、生活、生態配套設施。目前,藍印時尚小鎮集聚著化纖原料、織造印染、服裝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企業,構建了“從一根絲到一件衣”的全產業鏈閉環,形成了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市場銷量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紡織印染產業集群,產能占全省60%、全國近40%。“全鏈共生”正加快重塑產業競爭力。
市場蝶變:從“河邊布街”到“布滿全球”
柯橋“因市建城、以城興市”,市場是柯橋紡織印染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引擎。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柯橋古鎮就自發形成了一條“百米布街”,并出現“萬名供銷跑市場”的盛況,直到1988年紹興輕紡市場始建,再到1992年更名“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個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
2002年以來,輕紡城經營戶已從原先的7200余家增加到現在的3.8萬家,僅去年又新注冊3561家,市場面積也已增加到390萬平方米,形成“東南西北中”五大市場群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2024年,中國輕紡城市場群成交額突破4000億元、增加11.1%,再創新高,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同類市場的首位。
在輕紡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敢為人先的柯橋紡織人開始擁抱“全球化”浪潮,融入“買全球、賣全球”的新征程,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柯橋紡織人參與到“絲路柯橋·布滿全球”行動。五年來,共有6900家次企業參加130余個境內外展,新設境外投資企業500余家,銷售網絡覆蓋全球210個國家(地區)。
近年來,柯橋還充分發揮市場采購貿易和跨境電商兩大試點作用,高效運營中歐班列“紹興柯橋號”,加快建立融合海外館、海外倉、海外展、海外站為一體的國際貿易新體系,目前已經在美國等16個國家設立紡織辦事處,在意大利米蘭等6個城市設立中國輕紡城海外站,并深入實施工貿一體型企業、大型骨干外貿企業培育計劃,充分挖掘本地印染企業出口潛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輕紡城不僅是一個交易市場,更是時尚創意的孵化器。柯橋堅持辦精辦優世界布商大會、國際紡博會、柯橋時尚周等品牌活動,不斷提升柯橋紡織整體品牌影響力。2024年,第七屆世界布商大會參會的國家和地區達83個,國際專業機構和時尚組織達60余家,國際化程度和專業性創歷屆新高;春秋兩季時尚周舉辦50余場時尚創意活動,吸引意大利等國家的知名設計師入駐國際設計師品牌中心,直接促成浙江東進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與全球設計的對接。柯橋,正加速從世界面料集散地向全球時尚策源地轉變。
科創突圍:向“新”出發向“質”圖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紡織要成為永遠的朝陽產業,科技創新無疑是最大的變量。在柯橋,向“新”出發,向“質”圖強已成為廣大紡織印染企業的共識,科技創新正在原料、織造、印染、設計、市場等紡織全產業鏈全方位展開,形成難以復制的協同效應。
作為化纖龍頭企業,紹興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始終專注科技創新,不僅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紡絲設備,而且不斷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其推出的無銻環保聚酯產品,既填補了行業空白,又從源頭上解決了滌綸纖維催化劑中重金屬銻可能造成的污染問題,贏得了市場青睞。
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搶抓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機遇,依托“織造印染產業大腦”,加快建設未來工廠,推進生產過程數智化、現場管理精益化、制造資源綠色化、設備管理可視化,實現庫存率下降30%,生產周期縮短30%,生產效率提升15%,人員成本下降5%。在設計領域,柯橋區紡織工業創意設計基地已入駐企業356家,工業設計企業127家,專職設計人才1140余人。2024年,基地企業設計服務性營收4.33億元,同比增長6.1%,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產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高能級科創平臺的加持。近年來,柯橋依托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大力推進紡織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合作機制,錨定綠色印染、碳纖維等前沿領域,開展紡織印染產業“六基”關鍵技術攻關,全力打造了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如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和合作單位的科研攻關,已攻克航空級玻璃纖維棉氈、深海系泊纜繩等“卡脖子”技術,讓紡織材料“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探秘”,紡織產業的“天花板”正不斷被突破。得益于此,紡織印染已成為柯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母親產業。目前,全區有規上紡企910家,2024年實現產值1406億元,其中印染行業實現產值632億元、利潤61.5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的25.4%和38.6%;畝均稅收26.7萬元,高于全省紡織行業平均的16.5萬元;累計培育紡織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8家,2024年規上紡企研發投入增長11.5%。
而柯橋紡織的主戰場馬鞍街道,2024年全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392億元、增加值348億元,在柯橋全區占比分別達到56%和66%,其中印染產值615億元;全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有28家,其中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家、20億元企業10家。柯橋除了紡織產業規模龐大,也不乏紡織產業的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企業。2024年,精工控股集團入選中國民企“500強”,“恒鳴化纖”“天圣控股”“永利實業”入選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精工科技”“華裕紡機”產品榮獲“國內首臺(套)裝備”稱號,“海通印染”“迎豐科技”等7家企業獲中紡聯科技進步獎,“七色彩虹”印染產業大數據平臺創新應用入選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典型案例,交出了一份紡織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新的一年,柯橋將更加積極擁抱現代紡織產業變革趨勢,持續發力推動產業能級躍升、動能積蓄、新質賦能、綠色發展,力爭全年紡織印染產業產值超1500億元,進一步放大柯橋紡織“產業+市場+科創”優勢,加快向“世界級產業基地、世界級大市場、世界級科創平臺”邁進,用柯橋實踐書寫紡織產業這一“朝陽產業”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