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針織物生產原理
2017-12-07 09:49:35 來源:全球紡織網
提花針織物生產原理,大提花織物與小提花織物生產上不同處有兩點。
一是大提花不用棕框,而用龍頭+通絲+目板+棕絲的比較復雜的組合;
二是大提花的紋板簾一般很長,在一個提花回位中有N根緯紗就得配N塊紋板,要有專門的支架用來掛紋板簾,穿聯紋板有講究,哪塊紋板正反面搞錯或左右兩頭調了位,都會織錯花形,尋找排錯的紋板也很麻煩,掛紋板簾的支架一般和提花龍頭一起安排在織機的上方。
小提花紋板上一般最多24個紋孔,分別用來控制棕框升降和選緯,一塊大提花紋板會有幾千個紋孔,它們與提花機龍頭的紋針數相對應,每個孔位對準一根紋針,以該孔位是否打孔來控制是否提棕,一個紋孔控制數根經紗的運動,這些經紗分別是通幅布面中每朵花中的一根或幾根,原則就是運動軌跡相同的經紗可以通過各自的通絲吊在一個龍鉤上,如果根數過多,超過龍鉤的承重能力,可以考慮多幾只鉤分擔,很多情況下,一只鉤上所吊的通絲數是整幅布中的花數。它們的信息傳輸過程是紋板---紋針---龍鉤---通絲---綜絲---經紗。
先進的電腦提花龍頭大提花機,可以省去制作紋板和安排一堆紋板運轉的麻煩。同時從設計到開車的時間大大縮短,還便于修改,效率有很大提高,但設備投入要高很多,往往是普通機的十倍或更多。
大提花織物和一般織物一樣,只能做有限度的紗支和密度,而且不是所有花式都能提,因為是大提花,經紗有很多種不同的織造結構,可能會有不同的織造松緊度,以至于織造過程中產生經紗張力不均現象,如果張力不均輕微,可以生產,布面有一些不平復的現象,或容易有星跳。如果嚴重,無法織造,或織造效率很低,還伴有很多的疵病。這要求設計提花工藝時充分考慮生產可行度,主要看它的花部和地部各是什么組織、提花部分塊面的大小、花在布面上分布是否均勻。工廠的工藝人員會根據這些因素估計一個品種的生產難度,供業務部門報價和接單時參考,遇到生產難度太大的品種,工廠多會放棄。比較常見的提花方法是花與地分別做正反組織,或相近組織,如直貢地橫貢花,3/1地1/3花,3/1地2/2花,2/1地1/2花,或花、地組織相調換。遇到花部與地部組織結構松緊不一時,如平紋地的提花布,最好是線條形的花紋,同時均勻分布在布面上,盡力讓每根經紗經歷的交織點數相同或相近。如果不能做到這些,考慮雙經軸或三經軸,將張力相近的經紗安排在同一經軸上,分別牽不同長度的經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