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估計后整理行業內有6-7成的工廠在虧本,現在是淡季,訂單很少。”一位后整理燙金廠的老板說道。
后整理行業兩極分化
據了解,今年以來,精加工行業不景氣,尤其是小廠,長期處于不飽和狀態。但是,也有一些中型企業接單很好,可以保持全面開放。當地一家燙金企業的老板說,最近1月份的訂單還不錯,幾乎滿額。大多數其他精加工廠都可以不等待就完成。
那么上述燙金工廠的秘密是什么呢?如何在眾多后整理企業中獲得機會?據老板介紹,一方面自己的產品有優勢,技術符合市場需求,質量也很高,讓客戶沒有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客戶基礎廣,積累的客戶多,所以訂單比其他企業多。
羽絨服后整工藝偏多
近期燙金類工藝主要以手感類產品為主,呼吸膜和防絨膜以及去年就開始流行的黑金膜。而其他后整理工藝主要是以防絨涂層為主,而這些工藝都是用于生產羽絨服。
后整理工藝,大多數是用于秋冬的羽絨服、棉服等保暖性服裝,因此季節性較強。秋冬服裝主要在下半年生產,因此上半年本就偏少。據廠家反饋,目前下半年的訂單正處于打樣階段,大貨最快也要6月中旬下達,8月或是接單旺季的開端。
后整理行業亟需轉型升級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企業重組的日子變得異常艱難。一方面是來自全行業的訂單不足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行業自身過度競爭的壓力。僅以盛澤為例,大大小小的精加工企業就有300多家,而對于企業接到的訂單,并不是所有的訂單都需要精加工,因此其覆蓋范圍有限。典型的“狼肉多肉少”,競爭壓力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精加工企業,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很多老板都在不斷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功能性面料的興起,讓整理企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更加注重研發。與上半年相比,后整理企業的旺季在下半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淡季非常明顯。除了一些規模較大的廠家外,其他精加工廠的訂單都比較慘淡。企業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為了吸引客戶,他們不得不開發新的技術來留住客戶。
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對于整理企業來說,對環保的要求更高,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無論是整理企業,還是紡織行業的任何一家企業,未來都將面臨被迫轉型升級的問題。其實早在2017年,這個問題就曾面臨過一次,但小編相信,未來會有一場被迫轉型升級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