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后整理是紡織行業(yè)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改善面料的外觀和手感,以及提升其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面料后整理工藝:
預(yù)縮
使用物理方法減少面料浸水后的收縮,以降低縮水率。
拉幅
利用纖維素、蠶絲、羊毛等纖維在潮濕條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將面料幅寬逐漸拉闊至規(guī)定尺寸進行烘干,使面料形態(tài)得以穩(wěn)定。
上漿
面料浸涂漿液并烘干以獲得手感厚實和硬挺效果的整理過程。
熱定型
使熱塑性纖維及混紡或交織物形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工藝過程,主要用于受熱后易收縮變形的錦綸或滌綸等合成纖維及其混紡物的加工。
增白
利用光的補色原理增加紡織品的白度的工藝過程,又稱加白,有上藍和熒光增白兩種。
軋光、電光和軋紋
軋光:利用纖維在濕熱條件下的可塑性將面料表面軋平或軋出平行的細密斜紋,以增進織物光澤。
電光:使用通電加熱的軋輥對面料軋光。
軋紋:由刻有陽紋花紋的鋼輥和軟輥組成軋點,在熱軋條件下,面料可獲得呈現(xiàn)光澤的花紋。
磨絨、磨毛
用砂磨輥(或帶)將面料表面磨出一層短而密的絨毛的工藝過程稱為磨絨,又稱磨毛,能使經(jīng)緯紗同時產(chǎn)生絨毛,且絨毛短而密。
起毛
用密集的針或刺將織物表層的纖維剔起,形成一層絨毛的工藝過程,又稱拉絨整理,主要用于粗紡毛織物、腈綸織物和棉織物等。
剪毛
用剪毛機剪去面料表面不需要的茸毛的工藝過程,其目的是使面料織紋清晰、表面光潔,或使起毛、起絨織物的絨毛或絨面整齊。
柔軟
有機械整理和化學(xué)整理兩種方法,機械柔軟整理是通過對織物進行多次揉搓彎曲實現(xiàn)的,化學(xué)柔軟整理是在織物上施加柔軟劑,降低纖維和紗線間的摩擦系數(shù),從而獲得柔軟、平滑得手感,而且整理效果顯著。
這些后整理工藝不僅提升了面料的外觀和手感,還增強了其功能性,如防污、防蛀、防霉等,使得面料更加多樣化和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