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國際棉價大跌之后亞洲地區的成交有起色,但多數買家還是保持觀望態度,等待價格企穩。應該說,還是有一些紡織廠急等用棉,在紗線價格保持堅挺的情況下,紗廠的利潤還是不錯的。
3月第一周,現貨市場成交主要是3-5月裝運,遠期的采購(三至四季度)還處于等待和觀望中。隨著期貨價格的下跌,印度棉優勢漸失,巴西棉SM 1-1/8成交基差為850-900點(4-5月裝運),西非棉也有成交。澳棉仍很難找到買家,僅有少量SM 1-5/32級棉以1150-1175點的基差成交(5月裝期)。澳棉三季度的報價相對更有優勢一些,7-8月裝運的報價競爭對手很少(美棉、印度棉已基本賣光),而且能趕在巴西棉大量上市之前銷售。
總體來看,雖然市場大幅波動,但各個市場的需求仍然活躍,詢價和成交都尚可,由于下游需求積極向好,紡織廠也在準備進行二季度的補庫工作,即使ICE期貨大跌,紗廠報價仍然堅挺,接近2月底3月初的水平,也就是說紗廠銷售庫存沒有什么壓力。市場預計,如果ICE期貨在86-88美分企穩,現貨市場的需求將再度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