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是臘月十三,不少紡企已進入農歷年工作的收尾階段。截至昨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2995元/噸,跌破23000元/噸大關,至此,相較于去年9月中旬高位價格24350元/噸,下跌了近5.5個百分點。不過好在即將1月底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又釋放出向好信號,據外媒報道,目前美國正在考慮取消和降低中國關稅,當然這些消息還未得到官方確認,可見市場還是希望看到兩國談判能夠取得進展。受此影響,紡織行業前期遭遇的陣痛也在逐步緩解。
上游棉花市場表現有所好轉,進入臘月以來,國內多地傳來棉花現貨成交數量增加的消息。不少紡企表示,雖然尚不確定年后是否能迎來拐點,但依舊要少量補充原料,為節后開機做準備。尤其是在鄭棉低位時不少紡企采用“點價”方式接倉單來補庫。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統計, 1月初采購意向調查顯示,準備采購棉花的企業占64.6%,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持觀望態度的占30.5%,同比上升4.1個百分點。被抽樣調查企業紗產銷率為92.6%,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庫存為19.8天銷售量,同比增加1.3天。布的產銷率為96.9%,同比上升6.2個百分點;庫存為32.2天銷售量,同比減少12.7天。現在工廠主要的兩大支出項目是人工和電費,由于銷售不暢,回款有限,開機比不開機虧的更多,所以提前放假也是為了減少虧損。同時因春節前后訂單量較少,目前各廠都在竭盡全力去增加回款,以保證節后的順利開機。不少企業家針對明年春季行情,認為只要好好經營,未來還是有機會。某棉花貿易商也表示,2018年棉花貿易難做,今年準備承包紡紗廠。
進口紗價格也止跌回穩,截至1月17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22884元/噸,相較于上周繼續微漲8元/噸。貿易商庫存壓力減輕,出庫量也較前期略有回升。近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本周升超1.5%,破6.75關口,創2018年7月以來新高。由于人民幣走強以及后期到港資源成本降低的原因,預期理論利潤將不斷攀升,貿易商虧損將得到很好的修復,若后期人民幣繼續走強貿易商將大概率可扭虧為盈。
總體而言,農歷年即將結束,春季紡織也會帶動旺季需求,中美貿易談判即將向市場作出答復,再加上越南雖然正式實施CPTPP,但無奈下游服裝制造行業包括柬埔寨、孟加拉以及印度在內的東南亞國家最近頻出罷工事件,使得其在國際地位上的競爭力不斷下降。外圍環境多變,開春后棉紡生產情況可能并沒有外界預期的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