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江浙等地棉紗貿易企業反饋,1月下旬至2月中旬前,港口保稅、清關棉紗的詢價/出貨比較活躍,越南紗、印度紗、巴基斯坦紗、烏茲別克斯坦紗等需求迎來階段性回暖的勢頭。一方面,受春節后沿海地區織布企業抓緊復工復產、開機率全面回升,原料補庫隨即啟動及中間商棉紗庫存偏低,囤貨意愿增強等的拉動;另一方面,節后國產棉紗普遍報漲500-1000元/噸,而進口棉紗整體穩中略強(除印度紗外),內外棉紗價格倒掛幅度明顯收窄,有出口訂單、剛性需求的終端企業擴大采購。
不過,近一周多來,由于訂單仍以短單、小單居多(部分織布、面料、服裝企業以完成節前訂單),“金三銀四”對市場的刺激不足,強預期未能有效化成強現實,布廠信心有所回落,紛紛減少甚至暫緩棉紗拿貨,因此不僅巴基斯坦、越南賽絡紡紗成交逐漸轉弱、走淡,而且OE紗、40S及以環錠紡紗成交也觸頂回落。
從調查來看,受近幾日鄭棉、鄭棉紗震蕩回落,紡企、中間商國產紗報價松動下調200-300元/噸的影響,進口紗報價雖然整體趨穩,但貿易商“暗箱”操作增多,對于實單折扣加大、優惠幅度上升,只有少數企業直接小幅下調紗價。
紹興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表示,目前市場上除越南/印度等地OE紗報價相對堅挺外,其它規格及產地棉紗都是“明平暗降”,在ICE期貨、鄭棉整體回調及終端出口訂單仍偏弱的大環境下,布廠、中間商壓價的力度也比較突出,貿易商有些被動。
據了解,2月中旬以來,印度、越南產精梳紗出貨較OE紗、普梳紗更清淡(印度JC40S及以上棉紗外盤報價局部有所上調),棉紗貿易企業累庫率升高,資金占壓擴大。青島某棉紗進口公司反映,預計2/3月份到港的印度棉紗數量比較大,以C20S-C40S普梳紗及JC21-JC32S紗為主(含針織紗);而越南、印尼、泰國及其它產地棉紗裝運/到港也呈穩中上升的趨勢(對2023年中國市場棉紗需求大幅轉暖、全面復蘇的預期使東南亞紗廠、國內貿易商紛紛提高外紗裝運/采購力度),因此外紗港口庫存將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