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國內外紡織服裝需求提升,帶動滌綸、氨綸、粘膠短纖等化纖原料需求持續向好。在此背景下,多家化纖類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報喜”。
滌綸類化纖盈利能力大增
7月7日,民營大煉化龍頭企業東方盛虹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加1645.02%至1803.65%。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化纖石化行業下游需求明顯改善,疊加原油價格上行的影響,行業進入復蘇周期,景氣度上升。公司生產經營進一步改善,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港虹纖維年產20萬噸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項目以及中鱸科技年產6萬噸PET再生纖維項目于去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同比增加了利潤貢獻。
據了解,作為公司主營產品的滌綸POY、滌綸FDY 和滌綸DTY,今年上半年行業平均單噸凈利潤分別為304.61元/噸、155元/噸和462.53元/噸,毛利率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升。
同樣受益于大煉化的規模效應,滌綸民用絲、工業絲等化纖類產品盈利能力逐步修復,聚酯薄膜和可降解塑料等化工品需求旺盛,恒力石化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5億元,同比增長54.07%。
氨綸、芳綸價格持續上漲
氨綸是紡織品中的“味精型”纖維,具有其余化纖難以比擬的彈性;芳綸與碳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并稱為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新材料之一。去年以來,氨綸、芳綸先后進入景氣度上升周期。
7月8日,氨綸40D國內報價7.35萬元/噸,較年初價格接近翻倍。據機構監測,龍頭企業華峰化學、新鄉化纖、泰和新材目前裝置開工率超過九成,庫存水平處于歷史低位,產品價格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再創新高。在新增產能方面,華峰化學三季度有4萬噸新產能投產;新鄉化纖年產10萬噸高品質氨綸(一期)項目四季度投產。
7月6日晚間,國內氨綸、芳綸龍頭企業泰和新材公布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今年前兩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億元至4.5億元,同比增長222.45%至262.76%。公司稱,2021年上半年,公司氨綸產品需求旺盛,銷售價格持續上漲,銷量提升,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長;同時,芳綸產品產銷量大幅增加,利潤同比增幅較大。
據了解,公司目前氨綸有效產能約5萬噸/年,9月至10月為氨綸傳統旺季,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氨綸高景氣周期。此外,公司計劃新增間位芳綸4000噸/年產能,預計今年三季度投產。
7月8日晚間,萬華化學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上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4億元到13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73%到380%。
對于業績的變動,萬華化學表示,2021 年上半年,煙臺 MDI 裝置完成 110 萬噸/年技改擴能,公司 MDI 產能進一步提升,百萬噸乙烯等新裝置投產,主要產品產量、銷量同比增加。另外,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緩解,下游市場需求好轉;部分海外地區化工裝置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導致全球供應緊張,化工原料價格上漲。公司主要產品相比去年同期量價齊升,上半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7月9日,華峰化學(002064.SZ)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6億元至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1.31%至486.42%。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7.24億元,同比微增6.8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22.79億元,同比增長23.7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盈利額為21.94億元,較上年同比漲348.63%。2021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同比增120.77%至57.9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漲501.67%至16.4億元。
據此估算,華峰化學上半年盈利額較超2020年全年。同時,界面新聞粗略估算,今年二季度,該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6億元至22.6億元,較一季度環比增長19.51%至37.8%。
對于業績增長,華峰化學解釋稱,報告期內,行業下游需求復蘇,景氣度持續上升,公司主導產品2021年半年度產銷量、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公司強化成本費用管控,有效化解原材料價格波動,公司整體毛利率較大幅度上升,經營情況及盈利情況實現同比較大增長。
粘膠短纖景氣度震蕩上行
粘膠短纖俗稱“人造棉”,去年以來也處于景氣度上行周期,目前國內報價1.27萬元/噸,同比漲幅超50%。
“粘膠短纖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2018年至2020年間,由于產能過剩,粘膠短纖行業整體處于下行周期。疫情的發生不僅大大緩解了粘膠短纖的供應過剩問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以濕紙巾為例,需求量已是以前的幾十倍,這持續加大了對水刺無紡布的需求。預計今年粘膠市場行情將持續震蕩上行。”一家生產粘膠短纖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7月7日,三友化工披露的今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5億元至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扭虧為盈。公司將之歸因為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公司主導產品粘膠短纖、純堿、PVC、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環體售價同比大幅上漲。
國內另一大粘膠短纖龍頭企業中泰化學擁有73萬噸/年產能,公司曾在今年一季報中披露,受益于聚氯乙烯樹脂、粘膠短纖、粘膠紗等主營產品的量價齊升,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16.3億元至19.3億元,同比增長631.69%至7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