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的棉花高價態勢,至今未得到有效緩解。市場純棉產品占有率開始萎縮,取代的是性價比更高的混紡產品,尤其是黏膠短纖,逐步替代了一部分棉織品。
國內棉花消費下滑趨勢已愈發明顯。截止4月23日,2021/22年度中國棉花累計公檢量542萬噸,部分棉花未參與入庫公證檢驗工作,據Mysteel農產品(000061)了解,棉花加工進入尾聲,預估總產量580萬噸左右。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中國累計進口棉花98.44萬噸,主要為美國棉花40.23萬噸,占比40.87%,巴西棉39.46萬噸,占比40.08%,印度棉4.51萬噸,占比4.58%。2022年4月22日,Mysteel農產品統計的工商業庫存較2021年8月底數值約增加20萬噸,經計算可大致預估近8個月時間,棉花消費量僅470萬噸左右,較2020/21年度同期值大幅減少。因而,國內基本面疲軟形勢使得棉價上漲乏力,對于國際棉價上漲只能望塵莫及。
當前棉紡市場,外強內弱格局難以打破,內外棉價格持續倒掛,昨日鄭棉低開低走,盤中受多頭集中止損盤踩踏效應加速下跌,尾盤收跌,遠期合約成交量成倍放大,持倉量減少。現貨棉花價格跟隨下跌,現貨市場部分逢低交易,但目前終端企業表現欠佳,業者信心不足,對原料采購不利,棉花報價高低差異較大,剛需采購圍繞在低位進行,內地加工企業進一步減少,市場表現冷清。
近期國內棉市表現疲軟,終端市場外單零散,而內需又受到國內局部疫情帶來的連鎖影響下降,在經濟欠佳下,穿著及家紡類的消費下滑比例較大,短期內利好難尋,棉花價格難覓支撐;而外棉來看,近幾周美棉持續出現取消前期簽約且裝運進度持續緩慢滯后,未能給予高位運行的棉價支撐,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5月會議上加息50個基點的偏鷹言論,致使外圍金融市場大幅下挫,拖累棉價下行;內外棉均缺乏支撐,預計國內現貨棉花價格仍有回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