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面料更有市場:坯布、染費無限追求低價
2020-07-08 10:00:51 來源:布工廠
“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它說明了任何好東西必然有個高價,對賣方來說也肯定會有一個不錯的利潤。所以很多企業都在不斷的追求質量、完善品質,我們的紡織行業也不例外,不斷開發新品種、改善面料質量、提升染色牢度已經是任何有抱負的企業必然做法。“我們前幾年研發一款新型面料,這款面料常用于秋冬服裝。每米的成品售價在40多元,而且都是賣給一些品牌服裝企業,利潤很好,能有30%。只是后面有太多跟風做一款產品的,現在競爭激烈利潤已經下降到10%左右了。”一位秋冬面料企業負責人介紹到。一款獲得市場認可的新型面料,足以帶來一大波利潤豐厚的訂單。前些年流行的CEY、SPY、各類彈力面料,以及近些年的醋酸、仿醋酸、再生面料等等,都在不斷刷新面料品種和價格利潤。不僅于此,同種面料不同質量也意味著不同的價格與利潤。據一位仿真絲貿易商介紹,他們的仿真絲品種比較多,坯布銷往全國很多地方。當然同一規格的面料質量還是有高低之分的,一般質量要求比較高的坯布起碼可以多賣出0.2元/米。紡織人在新品種與高品質帶來的利潤趨勢下,追求面料品質、質量更好,種類更多似乎是紡織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今年的疫情卻很可能打破這種規律,讓質量品質失去最重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卻是“唯價格論英雄”。正常來說“貨比三家”挑一個價格最便宜的合作無可厚非,但是再怎么挑也是要建立在質量合格的基礎上。可當今的紡織市場卻有不少紡織服裝客戶眼里只認價格,導致所有訂單都向低價格聚集。“我們的外貿客戶主要是做越南方面的仿真絲訂單,前些年由于我們的面料質量有保障,給客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訂單也一直挺有保證的。我們一度認為客戶會越來越追求高質量,我們對品質的要求符合客戶需求,以后訂單會越來越多。但是近階段訂單量銳減,今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訂單了。打聽之后才知道,那些訂單都轉移到了價格便宜的公司或地區去做了。而且那些報價幾乎是我們的成本價,我們完全做不下來。”一位仿真絲貿易商介紹道。不僅僅是終端服裝客戶在向低價格看齊,就連我們一些以追求高品質為準則的紡織企業也開始動搖。坯布價格因為今年原料大跌以及市場嚴重的供大于求,價格一直都是低位。但是貿易商并不滿足于坯布上的低價格,印染上也是無限追求低價。
據一位秋冬面料貿易商介紹,現在的印染廠價格同一個地區往往相差不大。如果想要便宜只能到更遠、更偏的地區印染廠加工。他們的訂單以前所在的染廠練白費用大概都要在1.5元/米左右,而現在他們拿到外地染廠加工只要0.8元/米。出現價格的重要性超過面料質量的情況在今年其實也是合理的。一方面是因為今年的疫情嚴重的打擊了全球經濟,各國失業率飛升,不少消費者處于收入減少甚至是失業狀態。而服裝消費與生存比起來,顯得不是那么必須。因此服裝的消費數量肯定是下滑的,同時消費者也更愿意在購買價格便宜的服裝。另一方面,以往對面料品質要求極高的大多都是一些品牌服裝公司,他們的服裝價格昂貴,需要較高的面料品質與之相配。但是今年這些品牌公司因為疫情帶來的封鎖導致銷量銳減,大多日子過得艱難,關店、裁員甚至貨款都難以結清。在這種情況下來自他們的訂單自然不多,此時市場上但凡有訂單大多來自不知名的服裝企業,這些企業自然不受累于自己的品牌,無需為高品質面料付出額外的高價,只需要滿足消費者對低價服裝的要求即可,無限追求低價也就理所當然。今年疫情之下的紡織市場只是加快了價格取代品質的過程,實際上這種“逆淘汰”早已發生。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并不一定意味著必須創新、必須高品質,如何在保證低價的條件下提升品質、研發新品更重要。據悉,上文中染費0.8元/米的染廠做出來的色牢度品質并不遜于染費1.5元/米的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