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上游棉花一直呈現穩中走堅的態勢,尤以329級棉花基本呈貨緊價揚之勢,如內地329級棉花主流送到廠價普遍在13500-13600元/T,較高成交價有13700元/T,棉紡廠家鑒與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升及廠內庫存普遍不大的情況下,也均有適度提價之舉,幅度普遍在200-300元/T之間,但相對以一些熱銷品種提價較明顯,而精梳紗因銷售相對趨于平淡,廠家表示提價有點力不從心,個別廠家在實際交易時甚至有點讓價,而汽流坊紗部分紗廠已有低價拋貨現象。而近日隨著中美貿易談判的未果,令火熱的棉市相對增添了些許觀望所氛,棉花現貨行情相對趨于平穩,期貨市場的成交量甚至有所減少。棉紗量、價也相對轉入平和之勢。和一些紡織市場人士聊天,覺得對棉花的續漲信心相對較大,對于棉紗雖也抱也抱以較大的期望值,但一個突出的感覺也相對困擾了部分人士,即茫然有壓力,認為諸多因素使后市棉紗存在一定的變數。
一、今年棉花供需失衡----棉花的缺口相對是支撐棉紗價格上沖的主要動力。今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已成不爭的事實,減幅已約在11%左右,而自2004年以來,因業內人士普遍對后市持較樂觀的態度,國內棉紡廠的不斷擴錠,對棉花的需求應是只增不減的,據有關資料顯示,2005/06年國內棉花消耗量預期達到885-890萬噸,供需缺口至少將在280萬噸;而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7月份棉花供需報告預計,05-06年度棉花產量將降到約2340萬噸,而消耗量則高達2380萬噸,比上年高約55萬噸。隨著棉花青黃不接時節的即將來臨,棉花缺口已日益顯現,部分紗廠用棉已告磬,補庫已迫在眉睫,因此,棉花中后期走勢大部分人士認為仍將以穩中有升的態勢為主。原材料的繼續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棉紡廠家迫于生產成本上升的上升,棉紗也會相應水漲船高。
二、雖然五、六月份國內紡紗呈屢屢創歷史新高,5月份紗量為115.42萬噸,同比增加29.7%,6月份紡紗量為123.57萬噸,同比增長28.95%,但據大部分棉紡廠家反映,廠內存貨仍普遍不大,部分紗廠甚至有供不應求的現象,主要以普梳21S、32S紗較明顯,所以短期內在棉紡廠家普遍沒有庫存壓力的情況下,棉紗價格小幅補漲的底氣相對較足。
可是如若棉紡廠家一廂情愿的上漲沒有下游市場實際工資需求的支撐,就會制約了棉紗價格的不漲,棉紗后市漸入迷茫,諸多不利因素使棉紗壓力相對趨增。
一、雖然今年已是后配額時代,但各國間的貿易摩擦也隨之產生,使下半年的紡織品出口籠罩了不利的因素。據相關報導稱,雖然在剛結束的中美商貿聯委會上,美國政府曾承諾對中國紡織品將慎用特保,但目前跡象表明,中美紡織品貿易局面形勢可謂嚴竣。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透露,棉制針織襯衫、棉及人纖制內衣褲已于7月5日封關,而截止7月9日棉制褲子、人纖制針織襯衫的清關率已分別到98.56%和82.75%,封關在即。另據商會透露,目前美國共對我19種紡織服裝產品設限或醞釀設限,如7月11日美國業界又提出對棉制和化纖制睡衣、泳裝、裙裝、裙子和梭織女襯衫四大類產品提出了設限申請。雖然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自嘲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樂觀心態,但畢竟業界均承認失去美國市場是一個較大的損失,而且據悉,部分廠家已有因配額用盡,面臨無單可做的停產現象,如廣東個別地區已有明顯出現,織企在如此局面下,即使有單也只能望洋興嘆,下半年處境將十分嚴竣,而最直接原因是對原料的消耗量將會隨之減少。
二、如若下半年棉紗需求量真的是如此低調的話,那么在國內紡紗量屢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即相當于說棉紗消費量相對滯紗,供應量上升,棉紡廠家的庫存會隨之上漲,最終可能會形成行業間的競相壓價出貨現象,如近期雖有棉花價格持續上漲的支撐,但部分棉紡廠家對于上調價格相當謹慎。另據消息稱,美國政府對我國人民幣升值施壓法案已成立,雖宣布延后表決,但美方表示希望看到中國自已開始采取行動,若人民幣升值1%,紡織行業出口產品的營業利潤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棉紡織行業下降約12%,服裝行業約下降13%。相對使織企的積極性再次受挫,對原料的需求也會隨之呈下降態勢,出口的受阻,若以內銷市場為主,部分織廠表示有心無力。
綜上所述,棉花的缺口論將是拉動棉紗價格的唯一動力,相對也是一個成本趨動型的走勢,因而近期內棉紗價格小幅補漲現象仍是較充分的,但面對下半年的出口市場,織企可謂是心有余悸,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將會是一個持續的問題,而隨著7月20日紡織品出口臨時許可證制度的開始施行,織企的積極性可能也會相應受挫,所以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下半年棉紗價格上漲是有望的,但能否量、價齊升,到底能漲多少,覺得有點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