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紡市場價格走勢與供需狀況備受關注。2 月 11 - 12 日,鄭棉、棉紗及滌綸短纖市場呈現出不同態勢。
鄭棉市場,期貨與現貨價格波動頻繁。2 月 11 日,鄭棉主力合約收于 13735 元 / 噸,上漲 105 元;12 日,延續漲勢,收于 13770 元 / 噸,漲幅 40 元。國內 3128 棉均價(B 指數)11 日報價 14807 元 / 噸,微跌 10 元;12 日則上漲 41 元,至 14866 元 / 噸。ICE 期棉同期也持續上揚,11 日主力合約收于 67.45 美分 / 磅,漲幅 1.20%;12 日漲至 68.50 美分 / 磅,漲幅達 1.56%。進口棉價格同樣攀升,2 月 11 日主港進口棉到港均價(M 指數)為 76.31 美分 / 磅,折 1% 關稅進口成本 13313 元 / 噸;12 日均價漲至 77.16 美分 / 磅,進口成本相應增加。
棉紗市場,期貨價格連續上漲,現貨價格卻保持平穩。本周紡企基本恢復生產,上調報價意愿強烈,無奈下游復工復產緩慢,觀望情緒濃厚,導致實際成交不足,市場交投氛圍清淡。隨著下游織造企業逐步復工,詢價雖有增多,但企業下單謹慎,紗線價格上漲阻力較大。
滌綸短纖市場,期貨持續跟漲,2 月 11 - 12 日,報價從 7020 元 / 噸漲至 7040 元 / 噸。工廠現貨報價穩定,成交優惠商談,下游觀望心態較重。不過,隨著期貨市場帶動,市場交投情緒有所回暖。此外,粘膠短纖工廠交貨順暢,新成交表現溫和,2 月 12 日,報價為 13700 元 / 噸。
從市場供需來看,下游市場需求正逐步恢復,紡企開機率持續回升,用棉企業節后補庫需求明顯。坯布市場詢價增多,訂單陸續下達,但批量小、交期急,高端差異化訂單相對充足。坯布工廠雖已全部開工,年前訂單持續發貨,但新訂單實際下單較少,部分品種價格有所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