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是柯橋的支柱產業之一。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許多“低小散”燙金、復合、印花等紡織面料后整理企業聚集在輕紡市場周圍,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繼去年上半年在復合行業全面實施黏合劑“源頭替代”并取得優異成果后,區藍天辦、區生態環境分局又將目光瞄準了燙金行業,采用水性燙金膠替代溶劑型黏合劑,目前已在試點企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向全區推廣。
毋庸諱言,很長一段時期,燙金、復合、印花等紡織面料后整理企業,就是污染產業的代名詞。人們對之又愛又恨:一方面,它們是整個紡織產業鏈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污染大戶,既危害企業職工身體健康,也對整個區域的環境造成損害。事實上,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強對此類企業的監管。比如加大處罰力度,對其偷排亂排、破壞環境等行為從嚴從重予以打擊;開展全面整治,關停一批排放不達標企業等。但幾度重拳出擊,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其“低小散污”問題。此次相關部門積極對接專家團隊,從源頭破解污染難題,可謂找準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從事后處罰到源頭替代、從亡羊補牢到未雨綢繆的行動,顯然更為科學合理。一者,保證了產業鏈條的完整性,也有望促使整個產業發生質的變化;二者,減少了揮發性氣體排放,守護了環境質量;三者,降低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概率,改善了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可謂多贏之舉。這也提醒我們,如何加快產學研融合步伐,從而更好推動產業創新,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眾所周知,柯橋傳統產業比重較高,廣大企業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需求迫切,需要依靠創新提升競爭力。反過來,近幾年柯橋引進的眾多研究機構及其背后的高等院校,同樣需要著力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利用。畢竟,產業發展離不開“學”和“研”的基礎支撐。而“學”和“研”,也離不開產業這個“應用場”。復合、燙金企業“源頭替代”成功,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更好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打開了一扇窗。我們期待柯橋進一步暢通傳統產業產學研合作鏈條,努力構建起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型創新體系,全面提高柯橋紡織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真正把柯橋打造成為現代紡織科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