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棉價在供應端利多推動下強勢上漲,主力2309合約一度站上16000元/噸整數關口,內外棉價差也由負轉正。
宏觀方面,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上,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5-5.25%,即再度加息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刪除“適宜進一步加息”的相關措辭,暗示美聯儲可能將暫停加息。隨著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轉向,市場流動性將得以改善,美元指數有望見頂回落,對于大宗商品整體的壓制力度也將逐漸減弱。
產業政策方面,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如期落地,政策框架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保持穩定,但其中新增的“以固定產量510萬噸進行補貼”的措施引發市場的關注。從過去幾年數據看,國內棉花產量基本都遠超過510萬噸補貼量。因此2023-2025年僅補貼510萬噸或許會大大削弱棉農種植積極性,使得新年度棉花供應減少。
供應端方面,中棉協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4155.75萬畝,同比下降7.4%,降幅較上期擴大3.7個百分點。其中新疆意向面積同比下降4.3%,降幅較上期擴大3.8個百分點。種植面積降幅超預期擴大,2023/24年度國內減產的預期因此加強。4月以來,新疆地區出現低溫降雨降雪天氣,給棉花播種及出苗帶來不利影響,進度慢于去年同期水平,進一步加劇市場對于新年度產量大降擔憂,也為減產炒作提供助推劑。
需求端方面,2023年以來,國內服裝消費持續復蘇,1-3月國內服裝零售額數據顯著改善。同時,在我國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的影響下,3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額超過2月和去年同期。目前國內下游紡織廠開機率仍維持高位,成品庫存也并未出現明顯的累積現象,整體表現尚可,需求端帶來的負反饋不明顯。不過隨著行業淡季來臨,需求存在轉弱預期,短期或對棉價形成一定壓力,但中長期內需持續復蘇的邏輯仍不變。
綜合看,在意向種植面積下降和播種期低溫天氣的雙重作用下,國內新年度棉花減產概率大大增加。整體上,今年國內棉花產量下降和內需修復的核心驅動因素并未改變,中長期棉價重心有望繼續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