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杭州四季青里邊的常青市場發布的一則通告引發關注。公告指出,禁止商家和外來人員在商場里邊直播,初次發現,書面警告;再次發現,沒收設備,罰款2萬;第三次發現,沒收設備,罰款4萬。這場禁播風暴在網絡上引起爭議熱潮。
群眾熱議 專家點評
有網友直言不諱地說:應該關閉直播和直播帶貨打賞一切功能,恢復正常狀態正常工作和正在心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躺平全民直播帶貨的帶貨,賺打賞的賺打賞,已經到了瘋狂走火入魔的變態行為了,誰去一線?誰去貢獻?誰去生產?誰去開發研究?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也有網友認為:直播只要不違法,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打壓禁止都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在店里播,人家可以拿樣衣去別的地方播。有句話不是說社會淘汰你連聲招呼都不打嗎,有人選擇實體店有人現在直播間,如果直播真的不如實體店,慢慢就會自然淘汰。畢竟大部分人不是傻子,不會一直買性價比不高的東西。
有網友力挺四季青:皆為利往,主播播久了,四季青商場有等于沒有,最終走向沒落。四季青這么搞是想奪得主動權,不然主播出名了,都在線上平臺下單,買家看人下單,都線上鎖住客戶了,線下四季青就毫無用處。
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朱永祥表示,“四季青的這個做法我覺得要理性看待,直播行業通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以后,總要慢慢地回歸正常,直播電商也是一樣!
浙大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新聞系主任李曉鵬認為,直播的大趨勢無法撼動,四季青市場的禁播,更像是一種臨時性的應急措施,未來也必然會發生調整。從四季青發家史來看,靠的并不是市場這塊地,而是對產業資源的集聚和優化。既然能在線下整合資源,當然也能在線上重整。
實體批發客戶和直播客戶沖突
不僅僅是直播,四季青擁抱互聯網,培育新機、開辟新局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是目前看來,仍以線下批發的商業模式為主。
直播對四季青這個傳統的服裝批發市場的確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這種沖擊本質上是線上經濟對傳統市場的一次革新。傳統服裝批發,有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甚至三級四級批發商,再到零售端和顧客,而通過線上,一個直播,一級批發商甚至廠家可以直接面對顧客,那么中間這么多的批發環節意味著就不再需要。
四季青批發市場的實體批發商業模式已經持續30多年,非常成熟,市場方面對于直播的“區別對待”,實際也是線上經濟對實體經濟沖擊下的“自救”和不同經營模式下的選擇。
直播帶貨中所出現的盜版、仿冒、劣質等,在流量的加持下,有可能對實體經濟造成銷量與名譽的“雙重打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也是四季青“驅逐直播”的原因。
對抗浮躁銷售的一種自保
作為服裝的一級批發市場,四季青的商家直接對接工廠,手握市場最低價。
直播直接對接零售客戶,并且多以低價爭取流量,這樣一來,傷害了到市場拿貨的批發商利益。廣州有過先例,同樣的衣服款式,主播直接以低價零售到C端,那么B端就沒有生意做了,出于保護客戶的原因,不提倡直播賣貨。
更糟糕的是,如果長期依賴直播銷售,產業鏈里的主要利潤流入少數頭部主播手里,最終四季青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市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接到過不止一次來自工商部門的投訴,都是直播平臺惹的禍。
“網友在這些主播的直播間買了衣服以后,發現質量問題,卻沒有售后服務,無法退貨,只能投訴到工商部門。但當工商部門找到我們,我們再自查,發現這個人根本不是我們的商家,她只是在直播中借著四季青市場吸引眼球。這不是搗亂嗎?非常影響我們市場和商家的信譽!
更有甚者在達成合作后,找另外的廠家大量仿制某些爆款,用更差的面料、更低的價格進行銷售,造成商家名譽和銷量的“雙重打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是我們對抗浮躁銷售的一種自!鄙虘魺o奈地表示。
禁播是為了保護實體經濟客戶
身處直播電商之城,作為杭州時尚風向標的四季青,為何不去追趕“直播”大潮,反而逆流而行?市場管理方出于怎樣的考量?
四季青常青市場管理處辦公室張主任說,市場主要經營休閑女裝品類,有300多家經營戶。直播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市場的批發客戶們,“直播間進一步擠壓了這些批發實體店的生存空間!
“我們目前的立場,首先我們是批發市場,要保護好市場的批發客戶們,通過禁播能夠保護這些批發客戶們的利益;其次,很多的經營戶們向我們表達了同樣的問題和需求,禁播也在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
市場方認為,禁播在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禁播實施一個月以來,張主任沒有收到任何反對的意見。
現在,每天常青服裝市場的人流量在日均2萬左右,比起巔峰期的接近3萬仍有差距,“現在,要回暖起來了,就希望有更多的批發商能線下走進市場,促進市場經濟繁榮。”
批發市場基本是走利用信息差來賺錢收入的模式。二級批發商從總批發商處進貨后,又會加價賣給三級批發商,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衣服可能已經較最初的批發價翻了一倍。
而直面消費者的直播砍掉中間環節,便讓事情變得高效。可二級、三級以及更向下的批發商不干了。
總批以極低出廠價銷售服飾,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差壁壘,壓縮了二級和三級批發商的利潤空間。許多批發商甚至形成共識,不管衣服質量和設計有多好,一律不從做直播的總批那里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