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服裝流通市場之一,“中國服裝第一街”的杭州四季青市場明令禁止商戶和外來人員直播走播,一石激起千層浪。
如今,半年多過去了,禁止直播后的四季青市場有何變化?對商家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11月2日,潮新聞“民聲視野”工作室再一次來到杭州四季青市場一探究竟。
整個市場沒有直播的場面 6年老店從不考慮開直播
上午10點,四季青的常青服裝批發市場里人滿為患。
在各家店鋪一聲聲的吆喝中,年輕的模特小姐姐們站在臺子上正在快速地試裝換裝,為前來的采購商展示今年的流行款式和搭配,有的店鋪甚至有三四個模特同時在臺上。
店家們站在店外過道上招呼。“進店看看,很多好看的冬裝,都是最新款!”
這熱情的架勢幾乎要把記者也拉進店里。
狹窄的過道里除了擁擠的人流,還有成堆打包好的超大包裹,上面貼著標簽,等著身穿工作馬甲的人拉著小推車運走。
生意最好的店鋪,貨品甚至一度壘到快要和墻一樣高。
不過,從六樓逛到一樓,記者來來回回走了兩圈,在整個常青服裝批發市場,無論是顧客還是商家,都沒有搞直播的。
在市場6樓,“大白DABAI”店鋪的門口,好幾位店員正在理貨,不時低頭對照手機上的貨單。
老板娘小諾告訴記者,自家做原創女裝,主打中高端,價位500到2000元。
“我們從來不做電商直播。”在小諾看來,直播是一種惡性循環,大家拼價格就會把實體的優勢給弱化甚至抹去。所以,小諾和伙伴沒考慮過線上零售,只做批發業務。
“我們面向的是實體店店主,也是十幾年的老店,客源比較穩定。”從3人小店到現在40人團隊,小諾的店搬來四季青也有6年了。
老板娘的語氣還帶著一點小驕傲,“當時‘風’最大的時候,我們也沒想過開直播。”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開了半年直播選擇放棄
在小諾店鋪的對面,“TODAY今天”店鋪店主潘先生正在為新款衣服拍照,隨即發給客戶們。
“2020年初的時候,我們開過直播。”潘先生說,當時整個市場都不太景氣,就試著用這種渠道來拉一拉。不過開了半年左右,他們把直播關了。
聊起關播的原因,潘先生直言,“兩頭都做,兩頭不落好。”
潘先生指的是“兩頭”,分別是B端——實體零售商家,C端——個體消費者。“我們一直做B端生意,突然做針對C端客戶的直播,業務不熟悉,并沒有想象中效果那么好,競爭還很激烈。”
不僅如此,直播耗費的精力還會影響B端客戶的維護。“一些實體店的老客戶會抱怨,最終我們還是決定服務好他們,專注做B端。”
如今,市場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甚至六樓都有了咖啡廳,變得更加潮流。“客戶越來越年青,市場也要跟上。”潘先生笑著說,自家生意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90%左右,亞運會期間隨著外國運動員采購的熱搜頻頻,店里更是熱鬧了一波,“對于未來,我們都很有信心。”
同樣開了直播又選擇了放棄的,還有在意法服飾城二樓開“INSEVEN”店鋪的賴女士。
這家店開了近五年,同樣在2020年初為了拉人氣,賴女士選擇開直播并自己出鏡,“那個時候整個市場都在直播。”
做起來才知道直播有多難。
“面對B端客戶更多希望他們賣更好,而面對C端客戶,就希望他們來買更多。”牽扯大量精力不說,還會有一堆各種各樣原因的退貨,“以前很少有退貨,這又加了很多工作量。”
賴女士也嘗試過和MCN平臺合作,但過程不太愉快,“小主播銷量上不去,大主播要求多、壓價格,利潤空間不大。”
最重要的是,直播間“只管賣,不管售后”的模式,將更多風險和工作壓給了供貨商。
大約半年,賴女士選擇放棄。
店里大部分衣服都是她自己設計的,線上經濟迅猛發展的這幾年,賴女士和同行一度感覺款式少了。
今年隨著實體經濟復蘇,她感覺衣服樣子越來越多了,“一步步來吧,都在好起來,有盼頭的。”
對于互聯網的應用 除了直播,他們有更多想法
雖然不直播,但并不意味著商戶們就要脫離互聯網。
“我們算是四季青市場中的網紅店,在抖音上粉絲蠻多的,我老公主要負責做線上的內容。”小諾的店鋪不搞直播,但在抖音上有超10萬的粉絲體量,獲贊量超120萬。除了抖音,他們還開了視頻號。
小諾說,在抖音和視頻號上,他們主要做市場行情、業內現象的解說,以及宣傳自家的視覺設計,“我們的目的是引流,所以內容和風格上更針對線下商戶客戶群。”
同時,他們還在客戶群體中開設私域微信群,被放入私域的實體店店主會在店鋪的微信朋友圈或者是群內接收到上新通知以及各類款式的小視頻,“有些外地客戶過來不方便,也可以第一時間收到資訊。”
同樣,潘先生的店鋪也有專屬私域微信群,每個進群的客戶都會進行線下店認證,“除了一些上新資訊以及怎么賣更好的小指南,我們也會不定期進行新品展示,相當于線上服裝大秀。”
對于體量稍小的賴女士來說,她選擇的是小紅書。
“雖然我們的客戶群是B端的實體商戶,但他們的受眾是個體消費者。”賴女士說,自己常常會在小紅書上發布一些新款式,如果受到普通消費者喜歡,那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實體客戶們的追捧,“也是一種自我宣傳,自我引流吧。”
賴女士覺得,大家并不排斥直播,直播電商也應該是服裝零售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在她的觀念里,未來的直播電商更應該是線上的B端商戶,在帶給消費者更多消費體驗的同時,提高整個產業鏈的供需效率,促進發展,“我們很期待也很希望,可以對直播電商行業進行規范,大家一起良性發展。”
直播電商行業規范迫在眉睫 數實融合的未來值得期待
為打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10月30日,杭州市司法局發布公告稱,杭州市將編制系列重點產業合規指引,同時公開征集關于《直播電商產業合規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對主播年齡、平臺企業管理、最低價競爭、營銷原則、價格合法等都做了提示。
其中,關于“最低價競爭”的內容里,引起廣泛熱議。
《征求意見稿》明確,除了要取得行政許可和備案,直播從業者不得要求商家簽訂“最低價協議”,或采取其他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議或協同行為,但依法不構成壟斷協議的除外。提示直播電商從業者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