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浙、廣東、福建等棉紗市場和織布企業反饋來看,盡管9月下旬以來ICE棉花期貨/鄭棉較大幅度震蕩回落,但除了印度緊密紡紗、普梳紗外盤/內盤報價經歷短暫的大幅下調外,越南OE紗、烏茲別克斯坦棉紗、巴基斯坦8S-16S賽絡紡紗等船貨/港口現貨價格僅小幅下調或高位企穩,紗廠和貿易商的“紙面”利潤進一步好轉,但進口棉紗成交、出貨隨“金九銀十”到來起色不大,市場表現仍比較疲軟。
杭州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表示,9月份沿海地區織布/服裝企業開機率回升(部分大中型企業已恢復到75-80%)、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及國產棉紗市場報價并未跟隨鄭棉快速回調,再加上巴基斯坦因水災、能源供應緊張及印度南部紗廠減停產比例較高導致船期有一定延誤,出口商、棉紗貿易商并不急于跟風ICE及鄭棉降價拋貨,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
紹興某大型織布企業表示,雖然近期ICE期貨主力合約大幅下挫,內外棉花價格倒掛較7/8月份明顯收窄(1%關稅下進口),但進口印度、越南等產地棉紗與國產棉紗的報價倒掛仍普遍在4500元/噸以上,因此如果接到中長線出口溯源訂單,采購外棉紡紗、織布、成衣的利潤要高很多,但目前出口單小單、短單、急單為主(東南亞、南亞的貿易商轉口歐美訂單也分批分期下達),因此為了趕工期、不耽誤交貨,只能直接采購高價進口棉紗應對,但紗線供貨穩定性、指標一致性等受到影響,接高支高附加值外單需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