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4月我國進口棉花約34萬噸,較上月減少約6萬噸,環比下降約15%,但同比仍增長約309.3%。2023/24年度我國累計進口棉花約249萬噸,同比增長約162.1%。整體看,4月份棉花進口較3月份“踩剎車”的跡象比較明顯,尤其2022/23年度巴西棉受到的關注、青睞度進一步下減弱。
青島、張家港等地棉花貿易企業表示,4月份以來ICE棉花期貨盤面大幅跳水,主力7月合約從月初的93.44美分/磅跌至月末的78.03美分/磅,跌幅16.50%,但鄭棉CF2409合約4月份高點、低點僅相差857點,跌幅僅5.30%),顯然4月份1%關稅下內外棉花價格順掛幅度持續擴大,美金資源的競爭力走強而非轉弱,但4月進口量卻環比下降15%,有些出人預料。
對于4月棉花進口未能維持在40萬噸以上的原因,部分涉棉企業、機構分析原因如下:
一方面中國棉紡織企業、貿易商“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非常突出。在2024/25年度美棉產量預期大幅加、美棉春播順利且進度較快及南半球棉花長勢/產量給力、美聯儲2024年降息預期減弱等利空施壓下,即使4月份ICE主力合約跌破80美分/磅,各方仍看跌看空氣氛濃重,盤面將跌至75美分/磅甚至逼近70美分/磅,因此買方擔心入市過早,抄底成本偏高,觀望情緒較強。
另一方面,國內企業棉花進口配額不充足,企業使用越來越謹慎。截止目前,2024年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仍未增發,因此手握1%關稅內進口配額的企業對配額使用本著“細水長流”、“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預留一部分配額進口2023/24年度澳棉、巴西棉。
另外,4月份新增出口溯源訂單不及預期也使紡企、貿易商進口外棉的積極性回落,再加上海運費、中歐班列等運費大幅上漲及墨西哥對544項進口商品增加征收5-50%的進口關稅等也使棉紡織企業對進口棉的補庫意愿較3月份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