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織造企業說,今年步履蹣跚。3、4月份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難;7、8月份則進入傳統淡季訂單缺失。不少企業反饋,近期整個紡織市場異常平靜,開機率持續低位、坯布庫存穩定增加,訂單不見蹤影。偶爾有幾個打樣、小缸,最后也大多都不了了之,整個市場可以說毫無亮點可尋!
低價拋售庫存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不得己的選擇。據一位貿易商介紹,他們經常從各類坯布廠拿坯布,往年向坯布廠詢價,他們的報價一般都比自己的心里價位要高,并且能夠還價的余地也有限,主要取決于訂單數量。但是今年行情反轉了,同一款面料坯布廠的報價總是比心里價位低一點,并且還有還價空間,很多坯布廠只要不虧,甚至不虧太多都積極出貨。并且,據不少企業介紹,前幾個月拋貨都是一些因為疫情被客戶取消的訂單,并且種類較多、單個品種數量不多。但是最近的拋貨情況卻不太一樣,拋貨的種類變得單一,并且數量都多達百萬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企業拿不到訂單,生產的產品都變成了庫存。如今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淡季之中,未來行情完全看不到好轉的趨勢,可沒完沒了的庫存還在增加,最終就陸續出現了各種百萬米級別以上的拋貨。
二、為了盤活資金,“斷臂求生”。顯然市場上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對未來還心存信心,大量拋貨去庫存,也是一種“金蟬脫殼”,隨時準備告別紡織行業,轉戰其他。
鑒于對后市的悲觀看法,一些企業甚至在拋售營業執照和環保指標。要知道紡織工廠的營業執照與環保指標是稀缺資源,基本上不出意外市場上不會有什么新增,手握著這些指標、執照就已經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以往即使要賣也立刻會被人高價買走,可是現在稀缺貨都要被四處隨意叫賣了。
拋售營業執照、環保指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在今年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這些企業做出這樣的選擇也真實地說明了現在紡織行業的情況不容樂觀,同時也是他們對未來失去信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