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ICE棉花期貨各合約繼續振蕩上行,盤中打開60美分/磅強阻力位,令多頭、基金、棉花貿易企業看漲做多的情緒進一步恢復。
一些國際棉商、投資機構認為,引發近期ICE重心上移的原因如下:一是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自中美經貿第一階段協議2月生效以來,美棉對中國的出口遠高于此前水平,但仍低于大幅提高的今年目標,但沒有透露年底棉花購買量的具體目標;二是中印邊境再次爆發沖突對ICE上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業內擔心2019/20、2020/21年度印度棉對中國出口將受到很大影響。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三是美國得州西部持續干熱多風天氣,短期降雨的概率不大,不僅不嚴重影響到播種,前期“搶播”的棉種也難以發芽、出苗;四是在美聯儲降息+美政府不限量財政刺激下美股表現相對較強;再加上原油、黃金上漲,對ICE的“上拉下頂”作用不容低估。
那么ICE能否站穩并背靠60美分/磅向上繼續反彈,測試65美分/磅甚至68美分/磅呢?筆者的看法是希望不大,多空雙方仍將在57-60美分/磅廂體內反復爭奪,主力合約守住60美分/磅的困難不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新冠疫情第二波爆發的概率大幅上升,對全球經濟、貿易、運輸、交流等沖擊仍在持續。近日不僅美國、印度、德國、土耳其等確診病例出現反彈,中國形勢也不樂觀;
其二、印度2020年棉花種植面積或大幅增長。受MSP上調及西南季風及時到來等利好支撐,一些印度機構、棉花企業預測植棉面積同比或增長24%;在考慮到本年度疫情下印度政府持續“封國”導致棉花消費需求暴降,因此2020年下半年不僅CCI將集中拋售皮棉,而且新棉也將大量推向國際市場;
其三、美棉對中國出口良好,但受疫情影響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國等國采購商取消合同的數量也明顯升高,美棉活躍買家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