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機構、涉棉企業認為,從技術面及市場情緒來看,ICE有繼續逼近并收復60美分/磅的趨勢。雖然業內普遍判斷,ICE探底已經結束,將背靠50美分/磅反復向上測試,4/5月份逐漸站上55美分/磅、60美分/磅上方;但在全球消費斷崖式下滑及新冠疫情拐點尚不明顯、經濟和貿易、運輸重啟仍顧慮重重的前提下,ICE突然“脫軌”上漲,有些出人預料。
為什么ICE連下55-57美分/磅“三關”呢?筆者的看法是市場傳言中國可能增加對美棉的進口。而另外三個因素對ICE大幅反彈的助推同樣不容低估:一是隨著中國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及美國政府公布了逐步重啟美國經濟的三步計劃,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加速落地并全力執行,中國簽約采購美農產品駛入“快車道”(含2019/20年度美棉);
二是原油期貨在完成對多頭謀殺后強勁反彈,刺激ICE期貨上行。4月22日(周三),WTI原油期貨收漲22.99%,報收于14.23美元/桶,從低點回升。布倫特原油收漲5.67%,報24.43美元/桶;
三是歐美各國疫情進入平臺期,“暴風眼”遠去,5月份將逐步恢復經濟活動、重啟社會生活和秩序,全球棉花消費有望迎來“風停雨歇,柳暗花明”。當然,3月份以來,中國企業復工復產全面提速,棉花需求節節攀升也是拉高國內外棉花期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