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國內乙二醇市場出現了恐慌性下跌走勢,據隆眾收盤價格顯示,江蘇市場現貨價格下跌205元/噸在2890元/噸,跌幅達到6%,期貨盤面05主力合約下跌幅度更是達到了8%。
盡管近期海外疫情加劇,國際原油暴跌等利空重壓下,能化產品下行趨勢明顯,但是從乙二醇當日跌幅處于化工產品之首,按3月30日價格計算,當月跌幅也達到了32%,近20年的新低不斷被刷新。
乙二醇從2019年開始,就開啟了一波下跌趨勢,始終處于市場空配產品,導致2020年價格基數并不高,這次宏觀利空出現,乙二醇并未因為價格基數低而縮小跌幅,近20年以來的新低不斷被刷新。
乙二醇如此孱弱的主要邏輯是產能過剩,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煤制乙二醇開始集中開車,打破了乙二醇的供需平衡,2020年初,石油制大型裝置浙江石化和恒力石化總計產能255萬噸正常供應市場,使的中國乙二醇的總產能達到了近1400萬噸,相對于2018年初,增幅達到50%,而疫情的出現,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乙二醇做為聚酯重要原料,終端服裝的需求跟經濟情況有較大的關聯度,因此對于90%以上需求來自于聚酯的乙二醇產來說,影響力度不言而喻,供應增多需求減少情況下,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乙二醇成為下跌趨勢中空頭配置,因此市場整體表現為反彈時乏力,下跌時領跌的狀態。
但是3月30日跌幅過大,引發了3月31日的修正,因此在3月31日的化工市場產品,乙二醇反彈力度較大,但是這并不說明乙二醇底部已經探明。未來即使疫情緩解,原油止跌回升,但是考慮到此次疫情對經濟層面的影響深遠,乙二醇供需壓力仍然是困擾市場的主要驅動,因此未來乙二醇仍將是化工產品的空配產品,弱勢格局或將長期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