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初中美雙方確認展開第十三輪磋商,并達成第一階段成果,人民幣結束此前的快速貶值走勢,9月4日以來呈現小幅升值狀態,昨日中間價升至兩個月來新高7.0617,今日再創新高7.0582,較9月3日低點7.0884升值0.4%,總體升值幅度不大。
10月下旬以來,內外棉現貨1%關稅價差進入倒掛狀態,滑準稅下倒掛幅度則已擴大到每噸千元以上,除了近期外棉快速上漲這一影響因素,人民幣處于前期貶值后的相對低位也是重要原因。人民幣貶值趨勢利于出口,但提高了進口美元計價商品折算人民幣的價格。以上一輪貶值的起點8月1日中間價6.8938,到9月3日貶值至最低7.0884,同樣為75美分/磅的外棉,折算1%關稅人民幣價格從12749元/噸漲到了13103元/噸,貶值因素導致進口棉價格上漲了354元/噸;滑準稅下價格從14178元/噸漲至14393元/噸,上漲了215元/噸。9月4日以來人民幣升值,作用于進口價格出現下降,但幅度有限。同樣75美分/磅的外棉,升值至今日中間價,外棉1%關稅價格下降到13048元/噸,較9月3日下降了55元/噸;滑準稅價格下降到14358元/噸,下降了35元/噸。
由于近期中美貿易形勢緩和,人民幣有繼續升值的趨勢,但業內預計較難回到7.0以上,因此對拉低外棉進口成本的作用較為有限。但隨著國內棉花價格回升,內外棉價差有望重回正向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