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多來新疆棉花采摘、收購步入“正軌”,農民惜售、看漲情緒減弱,軋花廠、棉花貿易商漸成市場“主角”。但籽棉收購價卻有些凌亂,歸納為如下三點:
一是手采棉收購價“漲跌互現”。巴楚、庫車、柯坪等手采棉收購價“高位”回落,43%及以上衣份籽棉最高收購價跌破6元/公斤;而庫爾勒籽棉“洼地”也逐漸填平,40%衣份手采棉交售價上漲至5.50-5.60元/公斤;
二是機采棉收購價整體上漲。由于機采棉套保利潤超過800元/噸,內地貿易商“跑馬圈地”簽約采購倉單及收購貸款發放到位的拉動,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軋花廠提價搶收籽棉的現象,奎屯、精河等地38%-39%衣份機采籽棉收購價漲至4.70-4.80元/公斤;
三是棉花新籽因水份大、油廠及短絨廠收購少(一些企業環保不達標、貸款未到位而暫停或暫緩收購)、內地榨油廠和中間商尚未采購等因素而“跳水”、截止到10月10日北疆手采棉籽售價跌破1.70元/公斤,較9月下旬下調0.20-0.25元/公斤,軋花廠皮棉成本持續上升。
阿克蘇、巴楚等地手采棉企業表示,按目前40%衣份籽棉5.60元/公斤、棉籽1.75元/公斤計算,皮棉出廠直接成本約12500-12700元/噸(毛重,伏前花纖維長度以28mm、27mm為主)。如果CF2001合約套保,考慮到短倒、監管庫“包干費”及至少三個月財務費用,在庫綜合成本不低于13100元/噸(毛重),顯然標準級棉花套保虧損300元/噸以上,但將顏色級、品質指標等升水因素考慮在內,軋花廠套保或產銷持平甚至稍有利潤。從調查來看,受鄭期反彈、貿易商基差采購價上調等影響,庫爾勒、阿克蘇等地“21”級絮棉的監管庫提貨價回升至12800-13000元/噸(毛重),軋花廠現貨銷售普遍有100-200元/噸的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