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5月26日),小編的朋友圈被同一條消息刷屏了:
已經連續陰跌了1-2個月的滌綸長絲廠家,面對“跌跌不止”的行情也按耐不住了,趁月底“搖旗吶喊”,發出了漲價的信號!這次下游相當“配合”,不少織造廠家紛紛入場買貨,滌絲市場產銷也如預期爆表:
據統計,上周末江浙滌綸長絲產銷整體回升明顯,兩日平均估算在240%,較高廠家產銷在800%!
27日,江浙滌絲產銷整體依舊較好,市場平均產銷均估算在300%略偏上,較高產銷在700%。
價格方面,26日,滌綸長絲價格開啟了大穩小漲的行情,27日,滌綸長絲廠家前期優惠幅度縮小,江蘇一大廠滌絲POY和DTY部分漲50-100元/噸;紹興一工廠FDY局部上漲100元/噸……接下來滌綸長絲價格還會不會趁勢拉漲,還得看原油、PTA、MEG等上游產品是否能有好的助攻,但是就這兩天而言,滌綸長絲還是有盼頭的。
01織造廠紛紛入場買貨,原料庫存低位是關鍵
本輪產銷爆表,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有不少市場人士在猜想,誰給了滌綸長絲這波漲價的動力,難道僅憑一個簡單的漲價通知就能撬動一輪行情嗎?小編想說,天時地利人和!撇開上游漲漲跌跌對滌綸長絲的帶動,我們來看看織造市場究竟在這次漲價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織廠原料庫存處于相對低位是關鍵。滌綸長絲從4月以來就開啟了下跌通道,很大程度就是下游織造廠家對原料備貨積極性不高,一直按需采購,從而導致了無論原料是漲是跌,下游大多按照自己的生產采購,并無囤貨計劃。從中國綢都網跟蹤的樣本企業可以看出,目前織造廠家原料庫存處于相對低位,平均跌至7-10天左右,環比下跌了近10天。
按照慣例,一般織造廠家會囤10-15天的原料庫存用于周轉,從而能鎖定訂單的成本,但是今年行情比較特殊。清明節過后,整個紡織市場訂單表現不如預期,常規化纖面料在市場走貨壓力開始顯現。
進入5月,這個現象更為明顯,以滌塔夫、春亞紡為首的大路貨產銷開始難以做平,市場庫存上升,從而導致織造廠家對原料操作更為謹慎,再加上原料一直處于陰跌狀態,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驅使下,織造廠家多滿足剛需或消耗前期原料,從而導致目前原料庫存處于相對低位。
也正是基于此,原料價格有上漲操作,大家會選擇或多或少進點貨,畢竟正常的補貨操作還是需要的,只是把原本的計劃集中和提前而已。
02原料上漲能撬動坯布市場行情嗎?
“其實原料稍漲并不是壞事,起碼坯布價格不會大跌,有些觀望的客戶可會趁機拿布,能在短期內帶動整個市場的交投氣氛。”吳江地區一織造老板表示。的確,對于目前“溫水煮青蛙”的行情,可能需要一些外在刺激打破這個僵局,那么接下來,6月的織造市場能好轉嗎?小編想說:難
1、內需市場走弱,紡企接單反響平平。
目前正處5月下旬,市場交投氣氛表現一般,不少紡織老板表示訂單接到6月中旬,接下來也沒有新單跡象。對于只做市場貨的廠家來說,走貨不佳、低價競爭、利潤萎縮,壓力較大。坯布價格也一直處于下行通道,如150D*300D消光牛津布價格從年初的4元/米跌至3.55元/米。
在外地辦廠的老板日子更難過,一位在蘇北辦廠的紡織老板表示已經有個把月沒有接單了,廠里庫存堆積如山,去庫存保生產是他考慮的首要條件,賺不賺錢已經是其次。進入6月,市場即將進入傳統紡織淡季,需求將進一步減弱。
2、東南亞紡織行業崛起,外貿訂單加速轉移。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越南為首的東南亞地區來勢洶洶,許多國際品牌商在海外設廠或者訂單轉移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我們一直說終端需求減少,其實并不是真的減少,而是有些訂單轉移了,現在有些品牌商在越南等東南亞設廠,布料當地能采購的,就直接當地采購了,畢竟那里常規低端產品還是有價格優勢的。”盛澤地區一貿易商楊總表示。也正因為此,常規產品的日子日子更加難過。
目前內貿和外貿市場來看,紡織市場均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壓力,畢竟想回到當初(2018年)已經希望渺茫,但凡事總有兩面性,在常規產品“日漸落寞”之時,還是有不少紡織企業憑借自身產品的優勢在市場上“游刃有余”。
例如最近紅遍抖音的網紅反光面料、能代替T400的超高性價比T800面料、一米布賣到85元的迷彩面料、薄如蟬翼的羽絨服面料……可見,形勢越是困難,就越是更新換代的好機會!
雖然本輪原料價格上漲感覺在市場上點了一把“火”,讓大家有所騷動,但是理智的紡織人也明白,除非市場再有突發事件,如裝置檢修、原油大漲、PTA大漲等大行情出現,否則在終端下游相對弱勢的情況下,原料上漲阻力還是相對較大,但是要大跌的概率同樣也不大。
面對目前的行情,織造老板內心的獨白是:客戶大大們,原料虧損久了,止跌企穩;坯布方面,原料漲、人工漲、房價漲,水電漲、環保和安監繼續不停歇,我們經營當屬不易,如今坯布利潤很微薄,請別跟我們討價還價,要買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