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之后雖然聚酯開工率有所提升,需求端有所好轉,然國內乙二醇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持續弱勢行情,從節后的7520元/噸跌至目前的7000元/噸附近。是什么導致了目前的低迷行情呢?
乙二醇碼頭庫存累積
華東乙二醇碼頭庫存走勢圖
來源:隆眾資訊
10月份碼頭庫存呈現增長態勢。本月雖然碼頭到港量有所降低,但是礙于國內新增兩套煤制乙二醇企業,隨著裝置的穩定,對市場形成一定沖擊,碼頭發貨量受到影響,庫存緩慢累積中。
聚酯成品處于累庫存
聚酯成品庫存走勢圖
來源:隆眾資訊
國慶之后雖然聚酯整體開工率有所提升,但是產銷一直處于3-5成附近,近個別日期做平,導致成品庫存成不斷上升態勢。聚酯庫存自8月中旬以來,一直處于不斷累積過程中。特別是大廠的庫存壓力正在不斷增加,成品庫存的增加抑制了對原料的采購意愿,另外,本身工廠合約量充足,貿易環節參與熱情受限。
織機開工負荷下降
織機、加彈開工負荷走勢圖
來源:隆眾資訊
節后江浙織機和加彈的負荷正在逐步提升過程中,但訂單情況并不理想,本周織機的開工負荷降低了1個百分點。雖然只是微幅的下降,但在傳統產銷旺季中確非比尋常,體現終端織造正在承受巨大壓力。釋放庫存或將是后期織造工廠的重中之重。
中長期來看,需求端的情況正在不斷惡化,雖然短期聚酯開工負荷維持高位,但介于織造的壓力越來越大,聚酯高負荷的持續性不強。另外,聚酯庫存壓力的增大,高利潤高庫存的矛盾尖銳,預示著聚酯產品有大的調整空間。這對本以弱勢的乙二醇來說,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