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月27日)鄭棉延續跌勢,并且跌幅不斷加大,當然每次大跌必然伴隨著許多消息和傳聞,這次也不例外。中國棉花網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微信群里討論最熱烈的是紡織品降低關稅和美元加息消息。這兩則消息真能對棉花價格起到如此重要影響嗎?
前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稱,從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制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并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并稅級。
據相關人士解讀,此次紡織品中不包含棉紗。根據表中顯示,我國棉紗進口關稅本來就低,甚至有些國家都是“零”關稅,此舉對棉紗影響有限。我國棉紗主要進口來源為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其中越南是最大供應國,進口關稅為“零”。
國家 | 棉紗進口最低稅率 |
美國 | 5 |
烏茲別克斯坦 | 5 |
印度 | 3.5 |
韓國 | 3.5 |
巴基斯坦 | 3.5 |
越南 | 0 |
印尼 | 0 |
泰國 | 0 |
臺灣 | 0 |
另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棉紗198萬噸,2018年由于儲備棉輪出因素,內外棉價差出現倒掛,棉紗進口降幅較大反而利好國內棉市。
無獨有偶,昨日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全體投票同意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修至2%-2.25%,創2008年以來最高,也符合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今年第三次加息,此前3月和6月各加息25個基點,也是2015年12月開啟本輪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以來的第八次加息。這對國內期市有一定利空影響,但利空影響也有限,不應成為此次大跌導火索。
據悉,此輪棉價下跌,主要還是基本面因素所致。在棉花增產、儲備棉輪出、紡企庫存充足、中美貿易戰升級、紡企訂單大幅減少等因素作用下,棉價受壓下行理所當然。
隨著鄭棉下跌,籽棉收購價格也與之共振下行,軋花廠不斷調低收購價。昨日新疆阿克蘇棉農告訴記者,籽棉交售價格已經由開秤初期的7.8元/公斤降至7.4元/公斤(手摘棉),也低于去年同期價格水平。往年開秤初期搶收的現象在今年雖然如期上演,但只是曇花一現。最終棉花也難逃“不破不立”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