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各主產棉區棉花進入坐桃高峰期,陸續可見棉桃吐絮,部分產區已有棉農零星采摘籽棉,棉花主產區新籽棉開秤收購價在3.2-3.7元/斤。而今年棉花整體種植面積下降15%左右,棉花產量將減少,況且棉農心理預期價位在4元/斤左右,開秤價遠低于棉農心理價位,對目前的收購價格并不買賬,賣棉花的棉農較少,挺價意愿較強,令本周局部籽棉收購價小幅上漲。但是目前國家政策仍不明朗,及棉籽下游產品弱勢格局也未改,軋花廠入市采購也顯謹慎,觀望情緒仍濃,多數軋花廠等待政策出臺,再采取收購。隨著新棉采摘日期的臨近,往日熱鬧的棉花加工企業似乎啞火了,細則未出,市場不明,各方都在試探博弈,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短線新籽棉市場也難有大的變化,整體或穩中窄幅波動,預計今年籽棉大量上市或延遲至9月下旬。
因對短期供應的擔憂,以及此前美國政府將美國棉花產量預估下調至低于市場預期的水平的提振,上周美棉止跌反彈,截止上周五,ICE期棉12月合約收報每磅68美分,較上周65.45漲2.6美分。受此支撐,上周鄭棉跌勢也明顯放緩,僅小跌,截止上周五,鄭棉主力1501合約收報13580元/ 噸,較上周13605跌25元/噸,期貨跌勢明顯放緩,或短絨皮棉現貨增添利多支持。另外,目前棉花拋儲已于8月底結束,新季皮棉仍未上市,距國內新棉規模上市還有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就現階段而言,市場可流通棉花并不多,為軋花廠帶來心理支持,本周河北、天津局部軋花廠三級皮棉出廠報價在 158000--16000元/噸。只不過,目前進口棉紗進入國內市場,且價格跌跌不休,令國內棉紗銷售“不溫不火”,紡企庫存較大,對后市信心較弱,且部分紡企需要全額還清貸款后,再重新申請貸款,迫不得低價拋售庫存,目前“直補”細則仍未出臺,對原料采購極其謹慎,暫以觀望或隨用隨買為主,加上目前國儲庫存壓力仍較大,大約還有1000萬噸以上庫存,繼續為新皮棉市場增添不利影響,市場新皮棉報價158000--16000元/噸也將少有人問津,成交或在15000元/噸左右。
筆者分析在中國政策明朗之前,市場很難有大的動作出現,而棉花處于一個供大于求的狀態,從長遠來看,棉價下跌的趨勢保持不變。2014年是我國首次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對棉花市場將帶來較大影響,相關細則為市場所關注。關注焦點是中國政策細則的具體情況。2014年新疆棉區試點“直補”方案本周末前后公布的可能性較大,一方面疆內很大一部分軋花廠計劃9月15-20日開秤收購,而籽棉采摘從東疆、北疆至南疆也將全面展開,再不出臺于情于理都說不通;另一方面若9月中旬前后再無明確消息,農民惜售情緒將持續高漲,軋花廠與之僵持局面形成。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