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第二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舉行“援疆省市和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合作交流會”。由自治區經信委和紡織行辦編制的《自治區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讓所有人為之振奮。
《規劃綱要》以解決百萬人就業為主要發展目的,在深入分析、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明確未來幾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目標、布局、重點和措施。
《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新疆棉紡產能達到2000萬紗錠、生產服裝(服飾)5億件(套)、家紡2000萬套床品、化纖聚酯產業鏈形成PTA120萬噸、滌綸95萬噸等一系列規模指標;并提出到2020年全區紡織服裝產業現價工業總產值達到1635億元;全產業鏈就業容量2020年達到100萬人,其中2017年年底要達到40萬人以上。
此外,《規劃綱要》要求,通過逐年不斷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2020年新疆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研發投入比重達到4%以上;紡織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各類污染物達標處理率實現100%。
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梁勇介紹,切實解決好新疆少數民族特別是南疆地區少數民族就業是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第一要務,《規劃綱要》在產業鏈各環節的規劃發展、產業集聚區布局等方面突出就業,特別是適應南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據了解,2012年全疆紡織服裝產業從業人員20萬人,約占同期新疆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3.4%。依據《規劃綱要》目標,意味著8年時間我區紡織服裝產業要實現就業人數增加5倍。同時,《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服裝生產目標5億件是目前的17倍,總產值是2012年的7.6倍。
《規劃綱要》明確,堅持以承接產業轉移為主要發展途徑,把新疆資源、區域等優勢和東部的品牌、市場、管理、技術優勢有效結合,大力吸引產業鏈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鏈延伸拓展;堅持以服裝家紡產業先行發展帶動織造印染產業規模發展為重要戰略,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下游服裝、家紡產業和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逐步在新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堅持以拓展中西亞和歐洲市場為重要依托,重點建設面向中西亞國家的霍爾果斯紡織服裝出口加工區,加快發展邊境貿易;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保障,采用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和最嚴格的資源環境標準,切實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以加強自主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重要支撐,高起點高水平發展,增強產業內生發展動力。
紡織服裝產業是新疆的傳統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紡織產業體系初具規模。截至2012年年底,全區棉紡產能折合為700萬錠,產能規模位居西部前列;形成了年產80萬噸化纖用漿粕和67萬噸粘膠的產能,是全國最大的化纖用漿粕和粘膠纖維生產基地之一;服裝產量2826萬件。2012年,新疆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5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7億元,產業經濟實力和發展整體水平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