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提到大宗紡織原料,大家心里都會想到“漲”!
7月20日以來,鄭棉CF2109合約盤面價格從16380元/噸上漲至17270元/噸,漲幅達到5.43%。儲備棉輪出日均成交價也從16652元/噸上漲至17008元/噸,其中儲備新疆棉日成交價從16836元/噸漲至17176元/噸。
而另一方面,PTA近期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上漲,根據萬聯證券最新研報,7月26日,PTA現貨參考價為5379.09元/噸,與4月1日4404元/噸相比,已上漲22.14%。
不僅是現貨價格,PTA期貨近期也是接連上漲。7月27日,PTA主力盤初漲勢再度升溫逾2%,不過市場仍擔心臺風臨近下流通貨源緊張問題,午后跳水縮減漲幅。截止27日下午收盤,主力合約PTA2109小幅上漲0.30%,報收5360元。今年以來,主力合約已累計上漲42.41%。
那么紡織原料期現貨大幅上漲
對紡織企業接單制約大嗎?
按照重要性來說,供給不過是上漲引線,需求才是決定后期漲勢的持續性。隨著原料價格重心上移,紡織品成本持續抬升,但是現在尚處淡季,原料漲價頻繁,貿易商和下游叫苦不迭。用一位多年紡織從業人士的話來說,這種情況也是多年沒見了,太難搞,淡季漲得一塌糊涂。
近日山東、河南、新疆等地部分棉紡廠紛紛反饋,棉花上漲幅度偏大已致紡紗利潤較6月明顯下滑,進而影響到3、4季度接單。據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棉紗32品種利潤在今年3月份一度接近2500元/噸,利潤水平達到近十年的最高點。隨著6、7月份棉價上漲,紡紗利潤已降至1500元/噸附近。新疆昌吉、石河子等地紗廠反映,目前剛剛接到9月第1筆C40S訂單,往年同期排單已到10月中下旬。
從目前國內出口來說,需求穩中向好,海關總署7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穩健增長,按人民幣和美元計,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3%和11.9%,但是去年國內訂單爆棚的情況并未出現,鄰國越南的紡織品出口則同比增長20%,可見,某些優勢我們正在失去。當然如果需求完全釋放,越南的這點增量不會影響我們的需求端,真正影響的是疫情。
疫情整體來看,英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俄羅斯是新增確診病例數最多的五個國家,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是新增死亡病例數最多的五個國家。變異病毒讓接種過疫苗的也變的不再安全,簡單說,這個冬季,似乎還是難捱的時間段。疫情有蔓延的風險,那么需求能否最大程度釋放就需要打個問號了。
簡單說,大宗紡織原料的上漲格局仍然在,且邏輯還比較強,但是并不是無懈可擊的,疫情引起的未來需求不可控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看漲的同時,需要做好風控防范下跌,畢竟坐在自己對面當對手盤做空的不是傻子,一旦有機會,他會揮過來重重的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