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場偏弱震蕩
近期,在美棉生長指數偏差情況略好轉,以及外圍巴以沖突升級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的偏空影響下,ICE期棉走勢疲軟,昨日主力最低跌至85.20美分/磅,盡管美棉和印度棉產量存下調預期,但在當前外圍宏觀氛圍不佳的環境下,海外需求的復蘇可能會受到拖累。當前俄烏沖突持續,疊加巴以沖突,以及不斷激化的地區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阻礙,給外盤上漲帶來阻力。
同時,巴以沖突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多方面中短期影響,對區域經濟產生長期影響。就短期、中期而言,其影響渠道主要在于油氣價格、蘇伊士運河航道兩條,通過推高油氣價格,進而影響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外匯市場和資本市場等方面。
就長期而言,通過中斷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進程,這場沖突將迫使阿拉伯國家繼續將相當多資源投入巴勒斯坦事業而非本國經濟建設,從而遲滯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向非油氣產業轉型升級進程,最終導致阿拉伯油氣輸出國在區域和全球經濟體系中份額相對下降,從而最終影響原油的價格。
另外,國內房地產市場表現低迷,經濟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預期不佳及需求不足的情況短期之內較難根本扭轉。在整體預期偏弱的背景下,商品市場節后走勢整體不佳。整體下游棉紡市場的內外需求形勢均不樂觀,難以再現今年前期持續出現的“強預期”市場。
下游訂單尚無起色
節后,由于下游貿易商開始大幅降價拋售庫存,織造企業開機維持低位、補庫需求不足,造成紡企放假以來紗線價格持續維穩或者小幅下跌,短期之內上漲期望也面臨落空。目前紡企普遍反饋產成品銷售不暢,下游市場詢價不積極,企業雖然多數未大幅下調紗線價格,但銷售壓力上升,部分大中紡企成品庫存也出現增加趨勢,“銀十”已經近半,市場略顯暗淡。
下游旺季不旺特征顯著,紗線貿易商庫存高企,令棉價上行面臨較大的阻力。目前紡織企業庫存累積,虧損生產情況持續。金九銀十已經過半,產業下游的負反饋讓市場蒙上陰霾。
說好的“小高潮”去哪了?
同時,據江浙、廣東等地部分棉紗貿易企業反饋,受上周印度/巴基斯坦國內棉花價格震蕩下行及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跌破85美分/磅的影響,再加上國產棉紗報價節后繼續疲軟下行(部分紗廠、中間商下調200-300元/噸,精梳紗、高支普梳紗降幅稍大),10月中旬以來,保稅、船貨及清關人民幣資源棉紗延續“價軟量低”的趨勢。
此外,節后訂單并未出現太大變化,粗厚品種需求較多,貨源有所緊缺,定織訂單價格競爭激烈,實際下單不多,小批量為主。染廠生產也不及往年,訂單不足。
整體來看,近期市場訂單整體一般,原料價格波動不大,紗線價格相對穩定。織布廠訂單一般,尤其外貿訂單。紡織企業可以多做一些常規品種,謹慎按需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