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一共是23件衣服,17斤。”6月23日是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苧東村的再生資源固定積分兌換日,村民李阿姨帶著舊衣物來到苧東村的“蕭鈴鐺”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參與分類回收。
在蕭山區,每戶住戶都有一個垃圾分類“智能賬戶”,回收網點工作人員通過對可回收物進行檢查、刷卡、稱重等操作后,將相關數據上傳至該住戶的“智能賬戶”,住戶可獲得積分或現金補貼。
眼下,蕭山通過前端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網點相融合,已實現舊衣物品收集、中轉、再利用的全鏈條閉環管理。
回收網點將廢舊衣物運往再生資源(廢舊紡織品)分揀中心,進行精細化分揀、打包,實現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再生和回收利用。
同時,廢舊衣物的相關信息也將上傳至相關企業信息平臺及全區垃圾分類智能監管系統后臺,最終實現從回收網點到分揀中心全程數據的線上可追溯。
在此基礎上,為給廣大居民提供更方便、更智能的回收服務,蕭山區還建立了線上“易代扔”“白鯨魚”等再生資源回收平臺,推廣“線上預約”和“線下回收”兩種模式,打通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最后一米”。
在為廢舊衣、織物尋找出路的同時,蕭山區也在不斷完善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涵蓋了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廢玻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家具類等品種,以市場化為主體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積極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提升改造了14個智能化分揀中心,布點建設了500余個線下回收網點,不斷完善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蕭山方案”,實現城鄉可回收物應收盡收。
讓有限的資源無限循環。在蕭山,再生資源不再是傳統的等待被回收的“廢品”,它們逐漸成為實現經濟生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