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紡織》雜志社與中國恒天集團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紡織智創論壇在上海召開。
本次活動主題為“智造紡織 創領未來”。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四五”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必將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智造紡織 創領未來——2021中國紡織智創(上海)論壇”集結行業協會領導、全球紡織產業鏈龍頭企業負責人等領軍人物,全面深入探討中國紡織工業“十四五”發展的著力點、落腳點以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在紡織工業中的創新、可持續發展。
出席論壇的主要領導嘉賓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海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梁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副會長端小平,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監事長朱北娜、會長董奎勇,《中國紡織》雜志社社長徐紅,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杰,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運行部運行處處長李偉,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顏甫全,原副總經理葉茂新,副總經理李泉、管幼平、王燦,以及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代表、媒體代表共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會議。活動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主持。
高勇:“十四五”時期,紡織業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
“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該如何主動作為,創新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以“十四五”中國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為題進行主題演講。
高勇指出,2020年,紡織強國主要指標已基本實現。根據2019、2020年中國工程院從規模、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產業結構幾個角度,對我國制造業26個行業和制造業強國進行的對比和分析的結論是,我國有5個行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領先的是紡織工業。
進入“十四五”時期,紡織工業在踏入強國新征程之后,行業的主要任務是什么?高勇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首先就是要發展新材料產業。針對以滌綸和錦綸為首的常規纖維,要加快功能化、差別化步伐;針對高性能纖維,要進一步進行優化提升。其次,要提高紡織、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的先進制品占比。
高勇強調,“十三五”期間,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推出了“6+1”智能示范生產線,這些智能化生產線的推廣和應用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在過去幾年間,中國紡織企業已裝備了超過1000萬錠產能棉紡智能化裝備。如果在未來幾年,能夠實現將細絡聯合機利用起來,實現細紗機自動接頭,那么,“十四五”期間,“黑燈工廠”目標基本有望實現。此外,化纖智能化生產示范線,尤其是化纖長絲生產線的技術水平基本上已達世界一流;服裝和家紡的智能生產線同樣表現出良好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質效。
高勇表示,在全面推廣智能制造生產示范線的同時,還要考慮用信息手段對目前量大、面廣的存量設備進行提升。
針對綠色生產問題,高勇指出,首先要實現纖維的綠色化,即原料綠色化;其次要保證纖維生產過程的綠色化;第三就是要實現產品的綠色化。
關于如何推動紡織產業鏈的現代化,高勇以“三個調整”進行了解讀。一是讓產業用紡織品規模在整個紡織工業中實現進一步擴大;二是除了衛生和抗疫用紡織品之外,交通用、土工用以及國防領域的紡織品應用也要實現進一步提升;三是要繼續推進區域結構調整。
劉海濤:新格局下,全面推進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恒天集團作為我國唯一以紡織裝備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紡機業務綜合實力位列國內第一,業務規模全球最大,成套裝備技術全球領先的大型央企。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海濤以“新發展格局下恒天集團的現在與未來”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他指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將為“十四五”時期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空間,也向紡織機械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海濤從三個層次解析“十四五”時期紡機行業面臨的趨勢和挑戰。首先,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既是未來紡機設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近年來紡機行業發展的最重要特征。其次,智能工廠模式有望成為紡織行業的重要實踐,并為下一步基于人機一體化的紡織智能制造奠定基礎。再有,“十四五”時期,紡機頭部企業需加大培育數字化服務能力,加強供應鏈數字化創新,實現從傳統制造型企業向“智造+服務”型企業的轉型升級。
關于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恒天集團“十四五”時期目標,劉海濤介紹,為滿足全球紡織工業發展的要求,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智能化最優產品和服務,恒天集團將圍繞紡織數字化、智能化、短流程及纖維素纖維制備,持續進行科技研發與產品提升,提高紡織機械和專用基礎件的質量和可靠性,支持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全面推進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鏈長”輻射帶動作用。
就“十四五”期間具體舉措而言,劉海濤表示,恒天集團將從科技創新、市場拓展、數字化轉型、打造紡織生態圈等方面發力,為規劃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和支撐。首先是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創新,包括搭建三級科技創新體系、籌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強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其次是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將利用好兩個市場協同發展,進一步服務國內市場,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再有,推動恒天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制造和供應鏈數字化。將明確數字化藍圖,加快產品及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運營管理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構建“大紡織”產業鏈。此外,將打造“大紡織”生態圈,構建形成以紡織機械為核心主業、包含現代紡織貿易、新型纖維材料、先進醫用防護材料在內的“大紡織”產業鏈上下游業務協同發展的業務新格局。恒天將發揮集團現代紡織貿易業務的供應鏈創新作用、新型纖維材料業務的示范作用、先進非織造材料業務的示范及拓展作用、集團金融投資業務的支撐作用,以保障“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