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國·贛州首屆石墨烯暨紡織服裝新材料產業論壇在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成功舉辦,來自政府、協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界的200余名嘉賓齊聚興國,共同探討石墨烯新材料和紡織服裝產業的融通發展。
參加本次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聯副會長、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主任閻巖,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海燕,中紡企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國學;
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義春,清華大學教授馮冠平,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趙汝恒,北京服裝學院科技處處長王永進,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主任劉兆平;
贛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竇良坦,江西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楊金娥,江西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鄧惠珍,贛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黃蕙,興國縣委書記李賤貴,興國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劉章宏;
以及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駱葉飛、寧波尚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嘉偉、江西恩達麻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新海、深圳貝利爽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浩然、常州恒利寶納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炎、杭州卓達染整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民、永安市寶華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忠華、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竹聯盟執行秘書長康志海、深圳同益新中控實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國明、北京弘毅時尚檢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翔等企業界代表。
紡織服裝作為興國的支柱產業、首位產業,在政府引導和各界支持下,獲得了快發展、大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推動贛州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贛州市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贛州市紡織服裝產業帶得以快速發展,正在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江西省聚焦優勢特色,統籌發展安全,將紡織服裝列為十二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之一推進現代化建設。興國縣融入贛州市“一核四區”紡織服裝產業帶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以牛仔產業為主、時尚休閑服裝為重,不斷強化自主創新、數字轉型、品牌建設,發展高端制造,推進鏈群融合。面向未來,興國縣順應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制定“6313”行動計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既有紡織服裝產業優勢的基礎上,興國縣正在探索“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融入與應用,以新技術切入新賽道、以新材料拓展新空間。
本次論壇是求經問道,也是開局破題,為興國紡織轉向“新智造與新創造”尋找著力點和突破口,為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帶來新思路與新途徑。他希望,贛州市和興國縣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堅定發展高端紡織、未來紡織的信心,加快培育科技、綠色、文化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圍繞“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找準定位,明確方向,在錯位發展中發掘優勢,在搶位發展中占得先機。
一是固本培元有底氣。以先進制造、時尚設計為重點,鞏固提升牛仔、休閑服裝等優勢產業的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布局,加快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培養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延鏈補鏈強鏈,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協同。
二是先立后破有創新。系統推進技術突破、要素配置、產業升級,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以石墨烯等新材料為突破口,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創新研發、中試孵化、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的平臺載體,促進紡織與大健康等領域融合應用。
三是內外聯動有格局。統籌國際國內循環,把握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充分發揮政策、區位優勢,加強產業承接、市場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與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的協作,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資源要素融匯中形成區域勢能,打造先進制造集群。
本次論壇匯聚新材料、新技術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探討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在紡織服裝等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將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整合,推動興國縣和贛州市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時裝與紡織學院作為世界知名紡織服裝學院,將通過產學研合作賦能興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為贛州市紡織服裝新材料領域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為了更好地匯集優質資源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香港理工大學與興國縣人民政府分別結成戰略合作伙伴。中紡企協常務副會長楊金純,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海燕,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趙汝恒,興國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劉章宏代表各方簽約。
同期,智能紡織服裝生產線、至裕紡織產業鏈、紡織服裝產業園、恒海洗水二期等興國縣紡織服裝產業招商項目集中簽約。
在學術交流環節,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壽大華,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易長海,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紡織品設計專業主任、教授羅炳金,清華大學教授馮冠平,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周旭峰,中關村華清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戴石鋒先后進了專題發言。
在《落實〈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的思路分享》中,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介紹了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基礎和現狀。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擁有全世界最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時尚與品牌引領力增強,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產業組織形態持續優化,對國民經濟貢獻作用穩定發揮。同時,行業發展也面臨紡織原料供給安全風險尚未完全化解,全產業鏈存在少量高端技術短板,創新資源協調與創新成果轉化效率有待提高,自主原創及設計能力仍顯不足,產業布局調整與防范空心化風險亟待有機平衡等一系列不足之處。
《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中明確了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和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三大要點,提出了推動行業進步的紡織科技創新、突出文化引領的紡織時尚升級、踐行紡織綠色制造和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協調聯動的紡織區域融通發展、推進雙循環的國際化供應鏈提升、促進數字經濟與紡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支撐現代化發展的紡織人力資源建設等紡織現代化體系七項行動。
華珊表示,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發展紡織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并詳細闡述了發展科技新質生產力、時尚新質生產力和綠色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內容。
最后,學術交流環節主持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主任劉兆平表示,興國縣將以中國·贛州首屆石墨烯暨紡織服裝新材料產業論壇為交流合作平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石墨烯等新材料在紡織服裝領域的深入應用推廣,助力贛州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邁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