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河南、安徽等地的棉紡企業反饋,因近一周多來鄭棉CF2109合約持續在15500-16000元/噸區內盤整、蓄勢;再加上棉紡廠棉紗累庫壓力仍偏低、21S-40S棉紗產銷相對順暢(有些紡企反映C32、C40S中高配棉紗供貨略緊),因此棉紗報價維持在5月中旬水平,“任原料風吹浪打,棉紗自巋然不動”。
鄭州某中型紡企表示,4,5月份以來除了OE紗、8S-16S低支環錠紡紗訂單起色稍差外,26S-60S普梳紗的詢價、接單比較理想,高支精梳紗出貨也較2,3月份回暖,該廠策略是“采購高等級高品質棉花,紡32S及以上支數棉紗”,21S及以下支數棉紗產量明顯下降。
從調查來看,目前有些紗廠訂單延續至6月中下旬,而且從4,5月份棉花、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原料價格波動情況及棉紗、滌棉紗銷售報價來看,棉紡企業紡紗凈利潤處于較高水平,加之貨款回收、運營資金狀況較前期逐漸改善,因此抗風險、保生產能力較強。江蘇某紡企反映,近幾天下游織布廠、貿易商等客戶詢價、提貨有所減緩,市場擔憂情緒有所升溫,集中在如下幾點:
一是歐美、印度等回流訂單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疫情逐漸控制,紗廠、布廠及下游產業鏈生產逐步恢復或缺乏可持續性;
二是按慣例,6,7月份內銷市場進入淡季,紗布能否實現“淡季不淡”尚需觀察;
三是海運費大漲、艙位“一票難求”及歐美部分港口貨物嚴重堆積導致滯港費用增加等等都需要慎重考慮,尤其接中長線訂單擔心出現“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
四是紡服企業鎖匯、合同增加匯率波動條款及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協議等仍有一定難度;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紡服企業利潤被吞噬甚至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