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近一段時期來成為新聞熱詞。事實上,多年來,新疆棉早已憑借著自身出眾的實力,贏得了國內、國際市場上一大批知名零售服裝、家紡品牌的青睞。而在新疆棉持續、快速地拓展市場的過程中,離不開期貨工具的保駕護航。
4月12日~14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在新疆舉辦了國有企業套期保值(新疆、兵團)培訓班,并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相關涉棉企業代表進行了座談,就新發展格局下期貨市場如何更好地服務新疆涉棉產業,以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多年來,鄭商所持續發揮棉花(15890, -10.00, -0.06%)期貨工具價值,通過推進“保險+期貨”試點、設置棉花期貨交割倉庫、支持倉單融資等多種方式,有效保障新疆棉農收入,助力新疆涉棉產業快速、穩健發展,也為新疆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一份“期貨動力”。
新疆涉棉企業廣泛參與期貨市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秦全晉表示,新疆的自然資源儲備和特色產業,與鄭商所已經上市的棉花、棉紗等多個期貨品種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據了解,自棉花期貨上市以來,新疆廣大涉棉企業已經逐漸參與到期貨市場當中,充分認識到了期貨工具的價值。隨著棉花期貨功能的有效發揮,當前,期現貨結合的基差交易模式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一口價”交易模式,成為新疆棉花貿易市場的主流。
比如,新疆利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銀隆農業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嘉豐棉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涉棉企業目前都參與了棉花期貨市場。
新疆銀棉儲運有限公司是鄭商所指定的棉花期貨交割倉庫之一。該公司有效利用交割倉庫的資質,已經打通了產業、資金和信息等多個環節。當前,在該公司,借助視頻監控平臺,貨物已實現了GPS定位。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棉花期貨倉單已經成為棉花期現貨市場上公認的“硬通貨”。通過棉花期貨倉單,涉棉企業能夠進行貨物質押和融資,開展場外綜合平臺倉單交易,并進行倉單回購等業務。這能夠降低涉棉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涉棉企業的資金壓力。
據統計,2020年度,棉花期貨倉單的注冊量高達192萬噸,占國內棉花總產量的30%。其中,2020年度,新疆交割倉庫棉花期貨倉單的注冊量達135萬噸,占同期全國棉花交割倉庫倉單總注冊量的70%。其中,新疆環奎屯地區交割倉庫的棉花倉單注冊量為98.7萬噸,超過50%的棉花倉單在該地區生成,環奎屯地區已成為棉花期貨的核心交割基準區。
“在倉單量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我們在新疆的棉花交割倉庫還配合中纖局,開展抽樣和檢驗工作,確保棉花倉單質量,也做好倉單安全保管,保證出入庫順暢。”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其實,不止是在新疆,在全國,棉花期貨目前已成為涉棉企業進行現貨貿易的定價基礎,尤其是“基差點價”在棉花現貨貿易中運用得比較多。
為壯大新疆涉棉產業貢獻“期貨力量”
在座談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具體要求,也是自治區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工作。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則有助于新疆棉產業發展壯大。
新疆證監局黨委書記郭元忠介紹,近年來,在鄭商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證監局鼓勵、引導轄區期貨機構發揮專業優勢,組織開展各類專題培訓,普及農業風險管理理念,幫助產業企業運用期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提升抵御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推廣棉花等品種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促進轄區內農戶穩收增收。2020年,轄區期貨機構累計幫助95家相關產業企業和機構開展了套期保值業務,交易總額達187億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麻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健表示,棉花期貨自2004年上市以來,價格發現功能發揮良好,在國際棉花貿易中具有重要話語權,也為政府進行相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特別是2017年,鄭商所根據棉花現貨產業格局變化,將棉花基準交割區域由內地調整到新疆,更好地促進了新疆棉花產業做大做強。
“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新疆具有利用金融產品工具管理風險的先行條件。”兵團國資委主任邵春杰表示,在后疫情時代,如何運用金融衍生品管理好風險,是新疆廣大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表示:“回顧過去,鄭商所充分發揮棉花等特色農產品期貨功能作用,在助力新疆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服務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已上市品種運行質量,深化市場服務,加大‘保險+期貨’投入,努力為服務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已經呈現出交易品種多元化、期貨市場國際化、期現發展聯動化、參與主體法人化,以及期貨功能多樣化5大特征。這也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與鄭商所下一步的合作方向。”秦全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