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讓很多人把第一次注意力關注到了海運上,雖然這件事已經逐漸平息,但是最近的海運價格飛漲,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外貿從業(yè)者。
亞洲至北歐的海運費,在上一周上漲5%,達到了每40 英尺7852美元。
亞洲至美國西岸航線報價,上周也大漲4% 至每40 英尺集裝箱5375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漲251%。
亞洲至美國東岸的報價,上周也上升2% ,達到了每40 英尺集裝箱5868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
與此同時,近期海關總署也公布了一季度紡織品出口數據: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65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2019年一季度出口額增長15.6%。通過紡織服裝一季度600多億美元的出口額,40%以上的增幅,可以感受到國內紡織市場對外貿出口的高度依賴。并且我們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絕大多數都是通過海運的形勢,近期海運價格瘋漲勢必會對我們的紡織服裝出口造成一定的影響。
歐美疫情反復,集裝箱短缺嚴重
去年全球疫情爆發(fā)的時候,美國的長灘港在7月創(chuàng)下了75萬多個20英尺標準箱的歷史最高吞吐量,在8月略微下降至72萬個20個標準箱,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以上。其中一些被轉移到鄰近的洛杉磯港,洛杉磯港在8月創(chuàng)下了其歷史新高的961833標準箱。
創(chuàng)下歷史記錄的集裝箱數量,讓這些港口擁擠不堪,特別是疫情導致了部分城市封城,碼頭缺少工作人員,集裝箱的流動速度大幅下降,全球海運都陷入的集裝箱短缺危機。年后集裝箱短缺的情況并沒有太多緩解,尤其是近期意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再次宣布戒嚴、“封城”措施。禁止出行的措施讓整個城市難以正常的運行,碼頭也同樣運行困難,集裝箱無法第一時間進入全球流通,不少地區(qū)仍然一柜難求。
五一假期臨近,市場訂單增多
每逢節(jié)前日前夕,紡織市場都會出現一段趕貨、發(fā)貨的時間。一方面是下游客戶由于即將放假,會將手中訂單提前集中下達。另一方面就是生產貿易商趕著在客戶放假之前出貨,以免客戶放假無法第一時間溝通。訂單增多、生產擁擠是節(jié)假日前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如今的時間點也來到了五一前夕,而且今年的五一假期長達5天,各類訂單只會更加的集中出現,目前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忙碌的景象。
近期的印染市場開機率結束了清明假期之后的低位,開始逐漸爬升,目前已有上個星期的85%上升至87%左右。整體進倉量有了明顯的增長,據一位染廠負責人介紹,他們在三月的時候每天的進倉量只有50-60萬米左右,而工廠的產能超過70萬米,當時的訂單量是無法滿足染廠要求的。但是近期進倉量已經攀升至70多萬米了,完全能夠維持工廠的高負荷生產。其他一些忙碌的印染廠甚至已經夸張壓卡排隊15天以上。
節(jié)前扎堆發(fā)貨,或加劇集裝箱緊張
據市場一位卡車司機介紹,他主要是接各類紡織訂單進倉的活,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前,市場上都會有很多紡織訂單趕著去上海進倉,在上海排隊卸貨有的時候都要一天以上的時間。由于排隊時間過久,那段時間很多司機都不愿意接這類單子。近期也有貿易商表示,他們目前在做的五六萬米四面彈訂單,需要在五一之前出貨,但目前客戶大貨樣還沒有確認,生產非常緊張。如果五一之前無法出貨,甚至有可能要空運。
節(jié)前的紡織市場的活躍以及發(fā)貨市場的擁擠,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在目前全球海運因為集裝箱短缺,價格各種上調的情況下,扎推出現發(fā)貨勢必會加劇全球集裝箱的緊張程度,各類運費很有可能會因為五一集中發(fā)貨再次出現上調。
運費在紡織貿易過程中很少被買賣雙方所重視,在不涉及空運的情況下,這部分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20年以前,把一個集裝箱運到英國價格是2,500美元,而現在報價是14,000美元,漲幅超過了5倍。現在任何一個貿易商都很難忽視這部分成本了,特別是在近期五一節(jié)日前期,大量訂單集中出貨可能會再次推高運輸成本。紡織人在以后的報價中請增加運費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