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帆醫療”)今天(3月15日)發布公告稱,公司2億只/年醫用口罩項目建設一期年產0.5億只一次性口罩近日順利產出合格的口罩產品。
藍帆醫療表示,項目一期的建成投產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布局,有利于疫情防控物資的補給及滿足后續市場對于醫療及防護用品的需求。
公告顯示,藍帆醫療2億只/年醫用口罩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由藍帆醫療出資1,160萬元,海諾生物出資840萬元,項目建設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泰萊東路1號海氏海諾集團工業園。
據悉,醫用口罩為口罩行業主要產品。截至2019年底,醫用口罩產值達56.2億元,占口罩總產值的54.91%。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疫情的爆發,醫用防護產品的需求迅猛增加,醫護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需要做好嚴密的醫療防護。
在需求方面,隨著國人健康衛生意識增強,加上近年來部分城市霧霾加重,我國口罩需求量不斷上升。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數據,2011年,我國口罩行業需求量約為10億只,同比增長13.6%;到2018年,需求增長至40億只左右,同比增長17.65%。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公布的數據則顯示,近5年來,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值迅速提升,2015-2019年,國內口罩分別實現產值63.18億元、71.19億元、79.1億元、90.92億元、102.35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2.82%。2020年,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口罩產業產值將有望突破130億元,同比增長28.82%。
公開資料顯示,藍帆醫療成立于2002年12月,2003年建成投產后,4年時間進入全球市占率前十,10年時間在PVC手套領域市占率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PVC手套大王;2014年公司計劃向醫療大健康領域進軍,選擇血透作為切入點,由于公司在血透領域積累較弱,且標的公司并非具備完整銷售渠道的平臺型公司,最終決定于2016年退出血透市場,同年開始布局丁腈手套項目,鞏固原有強勢的健康防護業務,但是公司并未放棄進入醫療器械高值耗材領域,于2017年啟動收購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供應商柏盛國際,開啟成為跨國綜合醫療器械龍頭企業之路。
藍帆醫療目前擁有150億支/年的PVC手套生產線和20億支/年的丁腈手套生產線。根據2017年全球主要手套生產企業的收入利潤規模情況,公司可以排在全球前五名,前四家均為馬來西亞企業(以乳膠和丁腈手套為主),公司憑借在PVC手套領域積累的品牌優勢,隨著丁腈手套產能陸續釋放,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據悉,藍帆醫療手套產品近90%出口,覆蓋5大洲110余個國家,多年戰略合作伙伴包括Cardinal Health、HCA(美國醫院集團)、Mckesson等國際知名醫藥經銷商,具有向醫療器械行業縱深發展、全球布局的渠道基礎,其中美國市場一直是優勢市場,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蟬聯第一。
財報顯示,2019年度,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34.8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9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5%和42.05%。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收購的柏盛國際自2018年6月1日起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中泰證券分析師江琦認為,藍帆醫療2019年整體較高增長,主要是柏盛國際并表導致,其中2019年四季度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86億元,同比增長3.09%,歸母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36.15%,主要還是因為高毛利率的支架業務占比提升帶來凈利率的明顯提高。分業務線來看,支架業務持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順利完成業績對賭,而公司原有PVC手套業務業績見底,疊加美國加稅,業績同比下滑顯著。
觀察來看,疫情下藍帆醫療的防護產品需求提高,手套業務有望量價齊升,首先,手套產能進一步擴大,現有PVC手套產能150億支/年和丁腈手套40億支/年,可轉債項目新增40億支/年PVC手套,預計2020年上半年有望正式投產)和20億支/年丁腈手套(預計2020年下半年有望正式投產),進一步滿足疫情擴散下全球防護產品需求;其次,國內防護產品中長期需求打開。藍帆醫療過去手套多數出口,隨著國人防護意識大幅提高,并且藍帆醫療國內渠道借本次疫情順利打通,中長期有望持續拉動防護類產品的國內銷售;此外,對美關稅下降。根據新一批關稅清單和豁免清單,PVC手套不加增稅,丁腈手套醫療級關稅從15%降到7.5%,工業級的手套從28%降到3%,有助于藍帆醫療進一步搶占美國市場份額。
江琦此前判斷,隨著環保壓力增大和勞動力成本提高,整體手套市場有望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考慮到丁腈手套價格通常比PVC手套高30%,隨著藍帆醫療產能持續擴大,手套業務規模有望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目前一次性健康防護手套的消費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內手套企業產品大多以出口為主,隨著國內防護意識的提高,手套市場有望持續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