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唯品會IPO,它的最大標簽是“流血上市”。IPO路演遇冷,上市后股價大跌,大家用同情、不解、質疑,以及幸災樂禍的眼光看待這個硬著頭皮上市的公司。即便你甚至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但是一提到這家公司,許多人的反應是,“哦,流血上市的那個”。
今年上半年以來,當這家公司扭虧為盈,當眾多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計劃擱淺,當國內電商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之時,這家宣傳“只做特賣的網站”成了中概股的明星。“流血上市”這項當時看似愚蠢的決定,現在看來,已被業界視為這家公司去年“最英明”的決策。
在這周一的“i美股中概赴美IPO高峰論壇”上,唯品會CFO楊東皓回憶了這段既悲壯又驚心動魄的上市歷程。
去年,唯品會赴美路演,紐約是首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經過周四、周五兩天與投資者們交流,公司高管感覺還不錯。于是,周末兩天,投行團隊和公司管理層去了紐約附近最大的奧特萊斯購物,大家都很輕松。
到了周一,壞消息傳來,紐約投資者最終給唯品會下的訂單金額僅為200萬美元。
“我們當時傻眼了,兩天晚上沒睡著覺。”楊東皓說。不僅200萬美元這個數字對于原計劃融資1.2億美元的唯品會來說太微不足道了,更讓人憂心的是,投資者在下單時的羊群效應,一開始受到熱捧的公司,大家會一擁而上,而一開始被冷落的公司,大家都不敢碰。
當然,投資者的冷落當然有充分原因,彼時的唯品會雖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特賣類電商網站市場前景也不錯,但公司還沒有盈利。財報顯示,2009、2010和2011年,唯品會凈虧損分別為138萬美元、837萬美元和1億美元。后兩年對應的虧損擴大速度分別在500%和1000%左右。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紐約的下一站是波士頓,這一站路演結束后,訂單金額為零。高管們只能用“很慘”來形容此時的境地。
絕境之下,唯品會背后的兩家VC(紅杉資本和DCM)著急了,短短的兩天之內快速做出決定,每家再拿出了1千萬美金參與IPO。在這兩筆投資的影響下,其他投資者的訂單終于陸續而至。這筆投資也成了唯品會最終能完成IPO的關鍵。
最終,唯品會完成了IPO定價,但交易價格被定在了6.5美元,遠低于此前路演的價格區間(8.5美元至10.5美元),融資規模相應縮水到7150萬美元。“流血上市”的標簽由此而來。
為什么要硬著頭皮上市?
按照業界的分析,資金壓力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分析人士根據其財報指出:2011年,唯品會的運營費用為1.5億美元,平均每月的運營費用在1250萬美元左右,以其現有的凈現金額度,僅能維持兩個半月的運營。
不過,楊東皓給出的理由讓人驚訝。
“當時,公司高管、高管的親戚、朋友都到紐約了,等著晚上慶功。要是不做(IPO),讓人家回去,說不出口。做了,反正他們也搞不清楚六塊五和八塊五有什么區別,總之我們現在是上市公司了。所以這個決策很快,5分鐘之內一致意見:做!”
于是,接下來的事情眾所周知:中概股IPO遭遇冰封期,唯品會之后,僅有去年11月的歡聚時代,以及近期的蘭亭集勢成功赴美IPO。于是,大家紛紛贊嘆唯品會當時的“英明”決策…… 不過,楊東皓稱:“這段被外人看作是多了不起的傳奇故事,實際上,我們當時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雖然融資額大幅縮水,但IPO融到的這筆錢對唯品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楊東皓看來,在電商行業里邊,講究的是相對競爭優勢,雖然唯品會IPO情況很慘,但是畢竟是拿到了錢,拿到了7千多萬美金,相比于競爭對手是好的。
“當時唯品會有幾家差不多大的競爭對手,也有非常大的VC/PE在后邊撐著(走秀網背后有凱鵬華盈、華平投資集團;聚尚網背后有IDG),當時我們跟他們的差距是很小的,雖然領先但是差距很小,一年以后再看,當時的競爭對手已經真的是無聲無息了。”楊東皓說。
相比IPO,唯品會今年的增發要順利得多。3月,唯品會增發72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股發行價格為每股24美元,比增發之前的擬定價格(22美元)高出兩美元。通過此次增發,唯品會約獲得9600萬美元的毛收益,融資金額超過IPO。
值得一提的是,增發結束以后兩周之內,唯品會的股價漲了約40%。這與去年3月這家公司上市兩日后大跌近30%形成強烈對比。
關于唯品會奇幻經歷的思考
1、唯品會之所以能從特賣電商網站中殺出重圍,“守得云開見月明”,IPO成功、獲得融資是關鍵一役,而它之所以能在當時慘烈的境地里成功IPO,則得益于其背后兩家VC在關鍵時刻的支持。
2、上市一年多之后,唯品會背后的VC獲利頗豐,例如,近期紅杉資本就在減持唯品會的股票。這件事近期被某些媒體大肆炒作,并在報道中用了“拋售”、“出逃”等詞匯。筆者認為,VC投資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合適時機獲利退出的。這雖然是是商業常識,但依舊沒有在業界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