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紡織職業教育集團第二次理事會暨“廣東紡織大講堂”在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高明校區召開。為期1天的會議主要對紡教集團的工作進行總結,以及對紡織行業的發展和行業人才培養等熱點問題進行探討與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博士、國際紡織學會榮譽院士陶肖明,五邑大學副校長教授、狄劍鋒,香港溢達紡織集團(高明)研發總監、高級工程師張玉高,廣東省紡織協會秘書長陳茜,廣東紡織工程學會秘書長司徒,佛山市紡織服裝協會會長劉必勝,中共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委員會委員張志勇委員,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曾雅麗,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胡剛,還有五邑大學、高明職校、汕頭紡織協會、高明紡織協會以及100余家企業的領導、老總及專家出席會議。此外,廣職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中層領導干部和部分師生參加了大會。
廣東紡織職業教育集團于2013年6月成立,當時有120多家單位自愿入團。歷時兩年多的時間,集團在人才培養、為行業與企業服務、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工作等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尤其是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更是取得突出成績:2015年,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獲廣東省第一批十三五品牌專業立項,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獲批廣東省高職教育品牌專業,服裝設計、染整技術專業獲廣東省第一批十三五特色專業立項。
“紡織大講堂”為現場準備了6場演講,主要是對在新常態下如何發展紡織業、在“互聯網+紡織業”背景下如何培養紡織類人才、如何創新科技推動紡織行業的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包括姚穆院士主講的“紡織產業發展趨勢”,夏令敏副會長主講的“新常態下紡織業的發展”,陶肖明教授主講的“基于紡織結構的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的現狀和發展”,狄劍鋒教授主講的“確立教學主體地位,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張玉高高工主講的“以科技創新推動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胡剛教授主講的“‘互聯網+紡織’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
其中,成為時下“熱門”探討。目前,紡織企業必須通過創新推動轉型。互聯網突破了地域、機構、技術的界限,可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形成網絡化協同創新平臺。智能制造不但能大幅提高紡織的生產效率水平,也緩解了企業高成本、招工難等難題。
此次大會的召開將深化廣東紡織職業教育集團政校企行等各理事單位協同合作,更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引導作用、規范完善職業教育集團治理結構、健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運行機制,以及促進在新常態下、“互聯網+”時代下培養紡織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