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杭州延安路武林銀泰門口,常常會有一個小伙子,守著一個黑色的大書包,蹲在門口,低頭織補衣服。
前天早上,我看他拿著一個香奈兒的包在縫補,就和他聊了起來。
小伙子叫董懷利,1990年出生,安徽阜陽市潁州區(qū)九龍鎮(zhèn)人。2008年初中畢業(yè)后,他就來到杭州,那時他的父母就在杭州做織補。
說起他的父母,都市快報的老讀者可能會有印象,2007年,都市快報曾經(jīng)報道過小董的媽媽王素珍。那是篇圖片報道,照片上王素珍和丈夫,坐在武林路體育場路口給人補衣服,一坐就是10年,那時王素珍說,這些年,他們后面這家商店已經(jīng)換了好幾個老板,以前是賣食品的超市,現(xiàn)在是手機賣場,“我們什么衣服都補,這么長時間下來,回頭客已有很多”。
作為一個男孩子,小董是怎么成為織補人的呢?
剛到杭州的小董,先是到五堡的服裝廠做學(xué)徒,從最基本的拆線做起。2009年,他進了繡花廠,流水線生產(chǎn),操作機器。2010年,他去杭州大廈做導(dǎo)購員,但由于不擅長交流,還是離開了。
有一段日子,小董沒有工作,他看到媽媽經(jīng)常織補衣服到凌晨,于是自己也跟著學(xué),幫媽媽一起做事。
做著做著,媽媽發(fā)現(xiàn)他織補得很認真,客人都說補得很精巧。漸漸地,母親拿回家給他做的衣服越來越多。
2011年春節(jié),小董回老家結(jié)婚。22歲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他決定自己去收攬衣服做織補的生意。
起初,媽媽和老婆都不同意他出去做活,覺得一個大男人做這樣的事情很丟臉。小董說他不怕,不偷不搶的生意,靠自己本事賺錢,心安理得。
無奈之下,媽媽給他指路:武林銀泰附近可能有適合織補的生意。于是,他背著背包,坐上從五堡到武林廣場的公交車,開始了織補生涯。
小董說只記得那是個夏天,太陽很大,他在銀泰門口拿著媽媽給的衣服縫補,希望能夠讓來往的客人看到他。果然,當(dāng)天就有一個顧客拿了一件衣服過來,縫補費20元。
接下來的三個月,不管刮風(fēng)下雨,他每天都準時出現(xiàn)在武林銀泰門口。再接下去,他開始知道門口的保潔喜歡和人嘮叨、門口賣花的老婆婆一天的收入、做保安的大叔休息時會給老婆打電話……小董開始慢慢熟絡(luò)這個商圈。
很快,杭州的冬天來了,小董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到冬天的時候,他一天可以收五件衣服了。
小董告訴我,織補行業(yè)是一個很講究傳承的行業(yè),他的技術(shù)是爸媽傳給他的,他爸媽的技術(shù)是村里最早外出打工的一位大姐傳授的,訣竅就是仔細加認真。
現(xiàn)在,他家里有5個人在武林商圈做織補,爸媽在武林路,他在武林銀泰,大姨媽大姨夫在杭州大廈。
做織補之前要先研究衣服的紋路、布料經(jīng)緯線、顏色等。平紋收費30元,斜紋收費40元,反紋收費60元。一般綠豆大小的洞需要用黃豆大小的面積來織補,這樣才能牢靠。織補利用的都是衣服本身的裁邊修補。按照行內(nèi)說法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小董說他織補過幾百塊的羊毛衫,也織補過上萬的LV、阿瑪尼等奢侈品品牌的衣服。織補費用最高的是一條LV的褲子。那條褲子的褲襠裂了,補褲襠花了他三天時間,一共收了1000元。迪奧、杰尼亞等奢侈品品牌的員工服也經(jīng)常拿到他這里修補。
小董說,自己承諾,補過的地方,一年內(nèi)絕不會再破。
除了在武林銀泰門口守著,每天傍晚5點多,小董還會騎電動車去各個熟悉的洗衣店和服裝店收需要織補的衣服。從武林商圈到湖濱路商圈再到萬象城,一圈下來差不多要兩個小時。
小董回到家差不多7點,吃完晚飯洗漱好,他又開始和母親織補收回來的衣服,一般要加班到12點才收工。
小董說,他買好了農(nóng)歷廿九回老家的火車票,這幾天抓緊把手頭的衣服織補好。來年他會把3歲孩子帶到杭州來上幼兒園,想和母親用這幾年積蓄付個首付,買套杭州郊區(qū)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