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德國法院給出的理由為“商標過于簡單,缺乏顯著特征”。知名專業知識產權律所EIP倫敦公司EIP Europe LLP律師Sharon Daboul評論說:“這表示著路易·威登即將失去保護其標志性圖案被競爭對手和山寨廠商使用的危機”。棋盤格用于路易·威登的皮具、鞋包單品,路易·威登集團還擁有專門的團隊在預防和處理仿冒制品。Sharon Daboul還補充道:“品牌商標必須具有鮮明的特征,一旦成為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就會失去奢侈品的品牌價值。”
法院表示路易·威登若想勝訴必須證明,在每一個歐盟國家的消費者在看到棋盤格時都能立馬聯想到路易·威登,但這顯然并沒有成功。法院認為這只是一個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圖案,而非一個有天然“貿易”屬性的標志。路易·威登曾表示品牌使用的棋盤格是“特殊而復雜的”,但法院對此說法已駁回。對此,Taylor Wessing負責時尚和奢侈品的Jason Rawkins評價說:“我懷疑這不會是最終的結局,路易·威登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2013年,博柏利在中國市場也遭遇過類似境況,因被其他公司申請注銷,而遭到中國國家商標局取消,品牌還在進行上訴。較為成功的案例為克里斯提·魯布托的紅底鞋案,2012年品牌控訴圣羅蘭侵犯其紅底鞋商標權(紅底鞋商標在2008年注冊),法院當時稱“最好不要將單一顏色用作注冊商標”而將其駁回,但最后在上訴后獲勝。
此前,英國媒體發布的報告表示LV在中國市場已經日漸式微。報告指出,中國一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只有18.8%的受訪者表示路易·威登是他們購買奢侈品的首選,而在二三線城市這個數字則為38.8%。雖然路易·威登依然是中國最流行的奢侈品牌之一,但在一線城市,普拉達的風頭早已超過路易·威登。
該媒體還指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已經對路易·威登的產品產生一定的厭惡情緒,轉而追求具有個人標簽和獨特品味的品牌。當問及選擇奢侈品的原因時,受訪者給予“展示自己個人品味”這一欄高達3.92的平均分(總分為5分)。不僅僅是中國國內市場,在1227位境外旅行者的調查中,只有10.7%的受訪者表示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購買了路易·威登產品,這個數字相比2014年下降了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