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活動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舊衣零拋棄”活動是落實中宣部、國家發改委關于“節儉惜福 養德圓夢”全民節約活動在紡織行業的具體體現。其次,“舊衣零拋棄”的理論基礎是垃圾零廢棄經濟學。“零廢棄”的理念起源于對生活垃圾處置的相關研究。英國最早提出零廢棄經濟學,要求對生活垃圾徹底實現循環經濟提倡的再使用、再循環、能源化利用后再實施填埋,以減少對土地的占用和污染。針對廢舊紡織品,美國也提出了“2037年實現零廢棄”的目標。2010年北京市出臺了《生活垃圾“零廢棄”試點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從源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減少垃圾產生,并對產生后的垃圾妥善分類回收處理,提高垃圾減量化率和資源化率,最終達到避免減少、物盡其用。
活動最直接的目的,在于為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面臨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具體包括:回收體系的健全;二手服裝買賣的政策壁壘;廢舊資源再生產品的市場推廣。活動環節包括回收、捐贈、捐贈剩余的再利用、再生產品回饋社會,正是一個小而全面的探索實踐。
此次活動有以下幾大特色:一是回收具有合法性和開創性。活動由品牌和具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合作回收舊衣,開拓了新的合法的回收渠道,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參與活動的品牌商有很多印制了打折券、代金券等鼓勵捐贈者,這一行為可被視為品牌和消費者的“交易”,品牌商由此可合法擁有這些舊衣的物權,這是品牌企業開展自主綜合利用的基礎之一。
二是捐贈信息透明可追溯。活動的慈善捐贈平臺由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提供的“西部溫暖計劃”,每一件捐贈的舊衣都將追溯到受捐兒童,捐贈人可通過官網查詢。部分進入慈善超市的服裝也有追溯信息可供查詢。在中國尚未開放二手服裝買賣的情況下,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將直接反映廢舊紡織品再使用的真實情況。
三是捐贈剩余的再利用是慈善和產業結合的重點。完成舊衣價值的最大化——再使用(捐贈)后,剩余舊衣將進入紡織產業進行再生利用,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之一。需要研究的內容包括:分揀、產品路線設計、生產、以及成本估算等等,并在此基礎上可研究建立一個產業和慈善之間的利益回饋模式。
四是聯合其他行業推廣再生產品。“舊衣零拋棄”將針對再生產品的推廣與汽車協會、建材協會等單位開展合作,完成再生產品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再生產品的市場推廣是形成產業鏈的原動力,并需要政府在鼓勵采購、鼓勵消費者應用等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活動結束后,將就此提出專門的政策建議。
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解決體系、政策、技術、標準、居民意識等各種層面的問題,千里之行,積于跬步,“舊衣零拋棄”活動作為紡織資源循環利用試驗田已經在公眾關注度、回收模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不妨繼續關注它下一步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