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爾以生產服裝起家,而后大舉進軍房地產,同時又在炒股、做期貨等投資領域風生水起。
服裝、地產和投資,組成了這家寧波籍上市公司的“三駕馬車”。由于三個領域跨度頗大,雅戈爾曾在資本市場背負了“不務正業”之名。
服裝長期保持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雅戈爾在向房地產和投資領域的進軍中也一度嘗到甜頭:近年來,地產行業年均貢獻6億元的收益,而投資中信證券則帶來了超過25倍的投資回報。
“投資得好,一下子就能賺制造業30年的錢。”這曾是雅戈爾掌門人李如成之于投資的態度。
不過,2010年以后,雅戈爾開始面臨“三駕馬車陷入泥潭”的困擾——服裝行業整體不振、房產受制宏觀調控,而投資也因大盤低迷屢遭“滑鐵盧”。
2011年開始,意識到“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喪失”的雅戈爾,曾公開喊出了“重回主業”的口號。但服裝行業的環境卻大不如前。
“做衣服賺錢太不容易”
去年,服裝為雅戈爾帶來了超過8億元的凈利潤,近9000名生產人員和超過1萬名銷售人員支撐起這一“成績”。
雅戈爾的前身為一家叫做青春服裝廠的隊社企業。1981年,30歲的李如成,進入這家“原始手工作坊檔次”的服裝廠,做了一名裁剪工。
隨后,憑一己之力拯救服裝廠于既倒的李如成,就任廠長。1990年,青春服裝廠與澳門一家企業合資成立雅戈爾。4年后,雅戈爾開始生產西裝。
據雅戈爾官網表述,一段“火燒西裝”的經歷,“奠定了雅戈爾西服的品質基礎”——一位生產廠長當著眾工人的面,將一批有色差的西裝“逐漸剪破、填入爐膛、付之一炬”。
“雅戈爾是中國第一代男裝品牌的代表。”服裝行業觀察人士馬崗說。有數據表明,截至2012年,雅戈爾品牌襯衫、西裝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18年和13年位列第一,且與第二名差距較大,“一枝獨秀領跑市場”。
“不要小看服裝業。”2011年,李如成曾說,襯衫的毛利遠超過搞新能源的太陽能企業。以去年為例,雅戈爾襯衫的毛利率高達69.38%,西服和休閑服的毛利率也都在60%以上。
去年,服裝為雅戈爾帶來了超過8億元的凈利潤。更早之前的兩三年間,雅戈爾每年均可從服裝板塊中獲取7億元左右的凈利。“服裝板塊的現金流非常穩定。”雅戈爾董秘劉新宇說。
支撐起這一“成績”的,是供職于雅戈爾的近9000名生產人員和超過1萬名銷售人員。他們分布在面料、生產、物流、銷售等上下游各個環節上。
在完善終端的零售環節上,雅戈爾亦有相當大人力和財力的付出。其在年報中寫道,去年新增營業網點303家,并組建裝修事業部裝修了654家賣場。
“有的網點是購買物業,也有的是租賃,但整體上位置都比較合適。”劉新宇稱,自營專賣店等網點的形象,關乎雅戈爾品牌的提升以及物流調劑和管理等。
“做褲子做衣服賺錢太不容易了。”一位浙江老板曾在媒體上如此點評雅戈爾和李如成,他理解李如成“想賺快錢”的心情。
這里所說的“快錢”,主要是指李如成攜雅戈爾闖入的兩個領域——與服裝毫無關系的地產和金融投資。在這兩個高手眾多的領域,雅戈爾曾攪起一片“腥風血雨”。它是“地王”,也做過“股王”。